阅读历史 |

第116节(1 / 3)

加入书签

封朔便是再心急, 也不能不顾姜言意还在孝期就安排婚事,但把亲事定下了,差不多也是昭告天下, 辽南王妃已经有人选了。

联姻永远是最牢固的结盟,各路诸侯到他麾下,想把家中女儿往王府送的不计其数,他把姿态摆明了,那些人才能彻底绝了心思。

得知楚昌平他们平安无事,姜言意心口的一块大石头的确是落地了,他急着定亲的用意,她又何尝不明白。

心中一片动容,姜言意说:“好。”

这些日子他每天处理公务到深夜,面上也有了几分疲态,姜言意瞧着怪心疼的:“你最近都没好好吃饭吗?都轻减了。”

说到吃饭,封朔就想起那盆被他母妃截走的串串。

他理直气壮点了点头:“没。”

姜言意:“……”

好好的温情突然就被他那个“没”字给说没了。

他说想吃鸳鸯锅,姜言意去厨房让姚厨子备了个锅子,高汤都是每天夜里吊好的,她之前炒的底料也还没用完,高汤和底料放锅里加滚水一冲,再用小炉子的银炭煨着就好。

姜言意知道封朔不喜欢吃素,挑拣食材时特意多备了些荤菜。

外边有食客点了一盘糖蒜,杨岫传话让里面备菜的手脚快些。

姜言意深秋腌制的那坛糖蒜已经腌好了,作为下酒菜,在店里颇受欢迎。

安婆子从泡菜坛里捡起一个蒜头把蒜瓣掰下来,蒜皮被浸泡到半透明,薄薄的一层裹着蒜瓣晶莹如玉,闻起来酸甜酸甜的,很有食欲。

吃火锅配糖蒜能解腻,姜言意想了想,亲自动手给封朔也剥了一小碟。

等她把锅子和配菜端去房里,封朔发现碟子里的肉没有串在竹签子上,道了句:“和那天你让人送来的有些不太一样。”

姜言意说:“就这么涮着吃味道也是一样的,竹签子用完了,还没削呢。”

炉子里的银炭燃得很旺,锅里的水也咕嘟咕嘟开始滚,封朔用木箸夹起一片梅花肉放到红汤锅里涮。

梅花肉是猪身上最好的一块肉,瘦肉占了九成,那剩下的一层肥肉呈丝状交错纵横,吃起来既不显腻,又不会因全是瘦肉而在口感上显得柴。下锅久煮不老,口感绝佳。

他用饭时,姜言意便把铁匠的事说了:“西街柳巷那边着实可疑,秋葵自从出了西州大营就一直跟我在一起,突然有人费大力气找她,铁匠问完她舅母后,她舅母就死了,这也太蹊跷了些。”

秋葵是姜言意身边的人,封朔也怕有人通过秋葵对姜言意不利,当即道:“我一会儿让邢尧亲自去督办此案。”

他应下了,姜言意就放心了一半,道:“衙门那边,要不你也让人去交代一声,我怕屈打成招。”

封朔看她一眼。

姜言意后知后觉自己有点像在吹枕边风。

她脸上没来由一热,但想到自己这也不算让封朔以公徇私,铁匠确实是冤枉的,她只是因为秋葵这层缘故,不想叫铁匠在牢房里吃苦头罢了。

于是她又把腰板挺了挺,大大方方迎上封朔的目光。

封朔看着她这一会儿心虚、一会儿理直气壮的小模样,唇角不自觉勾了勾:“都依你。”

姜言意好不容易做好了心理建设,封朔这话一出来,她又不好意思了起来。

见封朔一直在红汤里涮肉吃,清汤里那边一开始放下去的冬菇片到现在都还飘着,姜言意道:“你别光吃肉啊,清汤煮菜也很好吃的。”

封朔没接话,不过脸上嫌弃的意味很明显——他不喜欢吃素。

姜言意无奈,只得从碟子里捡了颗糖蒜,剥开薄如蝉翼的雪白外皮递给他:“尝尝这个吧。”

封朔没伸手接,直接用唇叼走了她投喂的那颗糖蒜。

入口第一感觉是甜,嚼开时口腔里弥漫出一股长时间发酵才能形成的微酸,还有一丝大蒜原本的辣味,但腌制太久,辣味已经不明显,主要是酸甜。

味道出奇地不错。

封朔虽然多年没有味觉,但他也知道大蒜是用作调味的,所以从来就没吃过蒜头,这还是第一次尝试。

原来这东西竟是可以直接当凉菜吃的么?

怕显得自己少见多怪,封朔平静点了点头:“味道还行。”

味觉一事他还不知要怎么给姜言意解释,把他们二人牵扯到一起是因为他时灵时不灵的味觉,但他对她的感情,不是起源于此。

怕姜言意误会自己喜欢她的初衷,封朔决定还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告诉她比较好。

当天回去,封朔就让邢尧着手秋葵舅母的案子。

这一查,倒是牵扯出了不少东西。

暗中打探秋葵身份的那波人,是皇帝派来的,他先前在姜言意的请求下给秋葵写了一封请求恢复良籍的书信寄往京城。

皇帝虽没批下来,可他堂堂一个藩王,突然为一个发落为军妓的女子求良籍,还是让皇帝上了心。

都护府大街的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