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节(1 / 3)

加入书签

楚言归先前是背对姜言意坐着的,不知道她来看过,落笔的手顿了一下,道:“极好。”

见楚言归似乎并未对池青心怀芥蒂,姜言意放心了许多,她细细端详楚言归的字,见他落笔时,就忍不住道:“你这横撇竖捺写出来,少了些力度,字就是散的,不成型。”

楚言归看姜言意一眼:“阿姐,你写的字跟我半斤八两。”

姜言意后知后觉这小屁孩是在怼自己,好歹她抱着封朔的字帖练了那么久,如今一笔字写出来,再怎么还是比楚言归这狗爬式字迹好看,当即道:“你把笔给我,我写两个字给你瞧瞧。”

楚言归不服气递给她笔,姜言意接过,挽起袖子,笔尖蘸墨,以毛笔的逆锋下笔,回锋收笔,一气呵成写下“言归”二字。

她写出来的是正楷,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虽还称不上有张有弛,但“形”的确是看得过眼了。

原身从前习字练的是簪花小楷,写小字时要以毛笔的尖峰下笔,字迹讲究一个圆润、娟秀。

姜言意刚穿过来那会儿,用不惯毛笔,加上原身的书法底子也不好,写字老是斗大一个,后来时常被封朔抓着练书法,临摹的又是封朔的正楷字帖,就导致她现在写出来的,根本不是簪花小楷。

楚言归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问:“阿姐,我记得你以前习的是簪花小楷。”

姜言意道:“寻不到簪花小楷字帖,闲来无事就照着楷体字帖练了,我如今的字写得可比你好多了。”

这半开玩笑的话语又激起了楚言归的斗志,他重新拿起笔:“我一定会好好练字的。”

姜言意好笑道:“先把汤喝了。”

楚言归闷声闷气道:“不喝,我要先练字。”

封府。

封朔看着摆在桌上的宗卷,面色不愉。

几个前来议事的幕僚和官员大气不敢喘一声。

昨天夜里,关在府衙大牢的突厥王子,大半夜喊腹痛,引狱卒上前后,用铁链勒死狱卒,拿走狱卒身上的钥匙解开镣铐,逃了出去。

封朔扫了一眼站在下方的宋录事,沉声开口:“搜寻可有眉目了?”

宋录事额角垂汗,抱拳道:“突厥王子是昨天夜里出逃的,城内宵禁,城门紧闭,他出不了西州。今早城门未开,全城戒严的消息就传到了四方城门处,出城不仅要检查路引,还需跟突厥王子的画像进行比对,所以目前突厥王子应当还在城内。”

此事兹事体大,切不可让突厥王子逃出去的风声走漏了,否则突厥那般又不安生,他连府衙的后生们都保密了。

封朔嗓音比屋外肆虐的北风还寒凉几分:“府衙是干什么吃的?几百号人竟然还能看丢一个半死不活的囚犯!”

宋录事跪下道:“是下官失职,不过下官已经查出了些眉目,只求王爷再宽限几天,下官定能将突厥王子捉拿!”

封朔轻抬眼皮:“三日之内,本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宋录事以头磕地:“下官领命!”

封朔吩咐邢尧:“府衙若是人手不够,搜查时你带人过去增援,必要时乱箭射死都可,不能叫他逃回突厥。”

突厥王子若逃回突厥,迎接西州这个新年的将会是突厥的猛攻。

此事且议毕,幕僚和家臣们都悉数离去,管家福喜拿着一封盖了暗印的密信匆匆进屋:“王爷,探子送来的急报。”

封朔接过时瞧见上面有暗印,拆开封口的火漆,取出信纸扫了一眼,脸色微变:“速传楚昌平来!”

变故(捉虫)

姜言意考虑到要让邴绍去面坊当管事, 楚忠大部分时间又得照顾楚言归,便在姚厨子的介绍下又招了个跑堂的伙计,厨房也再招了一个墩子师父, 这样郭大婶就能出来帮她做事。

这天她正在盘算账目上的开支, 楚昌平突然来了店里。

正值午后,店内没什么客人, 几只小猫趴在柜台下方的火盆子处打盹,难得清闲。

姜言意给楚昌平斟上一盏热茶:“舅舅怎过来了。”

楚昌平避重就轻道:“你跟言归出来有一阵了, 老夫人惦念你们, 这几天若是得闲, 可以回去看看她老人家。”

姜言意道:“最近做了新菜式, 我正打算过去做给外祖母尝尝。”

楚昌平点点头,又道:“我要离开西州一段时日, 怕她老人家担心,你和言归辛苦些,时常过去陪她说说话解解闷, 能叫她老人家开心些。”

姜言意诧异问:“舅舅离开西州去哪里?”

西州有辽南王封朔坐镇,哪怕南边乱成了一锅粥, 但还是没人敢闹到北方来, 生怕惹到封朔, 偷鸡不成蚀把米。

楚昌平看着外甥女, 终说出了实情:“承茂带着承柏从永州赶往西州, 路上承柏的妾室生产耽搁了, 被朝廷的追兵追上, 如今他们都落到了朝廷手中,我带人去劫囚车。”

楚昌平话里的信息含量太大,姜言意缓了一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