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节(3 / 4)
拱手道:“陛下,如此是否动作太大了,只怕……”
听他这副迟疑的口吻,刘皇帝立刻翻了脸,道:“怕什么!怕麻烦?此前税赋,需要看土地、户等、财产,如今统归地税,省时便力,还能缓解矛盾,消除民怨,难道不是一大进步?”
“还是!这其中有什么不可言及之处!”刘皇帝目光阴恻恻地看着赵匡义,顿时让他汗毛乍竖。
当然是有麻烦,最大的麻烦,恐怕就是来自于大汉那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了。在两税制下,大汉的纳税主体,毫无疑问是那些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民。
而掌握着大量生产资料的勋贵、官僚、地主,实则只承担着其中一小部分,这还是在刘皇帝有意平衡之下的结果。如今,刘皇帝却跃跃欲试,想要动这些权贵、地主们的奶酪,朝他们动刀子,放他们的血,可想而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可以说,去年发动的到如今仍在持续的吏治运动虽然动静闹得很大,但并没有触及根本,与之相比,这相对不起眼的税改,尤其是按照刘皇帝这种改法,影响才更加深彻,阻力也更大,看赵匡义这干大臣的反应刘皇帝心里便有数了。
从清丈土地开始
心思转动间,刘皇帝也站了起来,审视着众臣,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道:“税改之事,势在必行,不容再议。众卿需要考虑的,是具体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朝廷意志,如何平稳地推行新制!”
能平稳吗?这大概是几个宰臣共同的疑问了,并且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平稳不了!
只是,看刘皇帝这副决绝的模样,他们又真的能反对吗?之前旁敲侧击一下也就罢了,如今刘皇帝已经摊牌,摆明态度,再口出异议,那就真是忤逆了。
而以刘皇帝的一贯作风,恐怕就得先处置反对的人,而后再推行新制,中间只是多个环节罢了。而不管是李昉、赵匡义,还是其他几臣,可都没有“殉道”的想法。
同时,倘若势不可免,与其冒着罢官乃至丢命的风险去对抗,莫若参与进去,即便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反应。
因此,并没有沉默多久,便见这一干宰臣又整整齐齐地道:“臣等遵命!”
“很好!”见终于把这干宰臣压住了,刘皇帝神情终于缓和了些,不再那么严厉,但依旧严肃。他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当着面他们不敢明确反对,但背地里呢,执行过程中呢,从他们那种明显的被迫无奈姿态便该提高警惕。
刘皇帝坐下,也示意众臣落座,沉吟了下,道:“继续说说吧,如何推行新税制?”
刘皇帝这副紧咬不放的模样,让几人颇感无奈,就真是一点缓和的空间都不给,逼着他们表态还不算,还要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与执行措施,但税改哪里是容易的,出点疏漏便是伤筋动骨,哪里是急得了的。
因此,即便知道可能会引起刘皇帝不愉,作为实际上的首相,李昉还是硬着头皮禀道:“陛下,税改之行,关乎国计民生,设计稳定,操切不得!即便议定,在正式推行之前,朝廷也当做细致的调查筹备,制定详细明确的新税制,考虑不足,完善漏洞,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后,再稳步推进。
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即便出现什么意外,也能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另,新制之确定,也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与旧制也是一脉相承,其中亦有可作归纳融合的部分,想要拿出一套完备的新税制,还需经过有司细致讨论,考虑周全。
即便新税制完善了,仍需对地方官员、税务职吏进行训示、教育,让他们充分理解新税制措施以及领会朝廷用意之后,再行推动实施……”
李昉侃侃而谈,刘皇帝听得也还算认真,等他长篇大论结束之后,方才回过神一般,左右扫了下,指着李昉道:“这就是老成谋国?李卿讲得似乎很有道理啊!”
同时,刘皇帝心里也不由泛起了些嘀咕,李昉这一套说法,总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过去刘皇帝发表讲话意见,也是这种风格。
对此,即便刘皇帝想找茬,自己都觉得别扭了,李昉的意见,实则还是很切中刘皇帝心理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刘皇帝虽老,但脑子里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是很清楚的。
但刘皇帝仍旧有顾虑,适才这些宰相们的反应,已经让他戒心高涨,就怕这是李昉拿出来应付自己的说辞,意图拖延,而有的事情,一拖结果就难料了。一方面想雷厉风行,一方面在涉及这种根本政策问题上的改革又迫使刘皇帝不得不多些谨慎,做足准备。
怀着这种矛盾心理,疑思片刻,刘皇帝说道:“新税制自然需要多方考察论证、制定完善,地方官员与税务职吏也需教育,甚至宣慰司的宣传也要跟上,过去朝廷各项政策,即便在庙堂上出台得再完善,在施行落实过程中,往往出现问题,这都是执行官员的问题,对政策理解不足,对上意领会不充分,这个过程,也是最难的!
但是,再难既定之策也当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至于推行过程中,有问题解决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