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2节(1 / 4)

加入书签

直到朝廷平蜀,一下子让昝居润看到了希望,找到李涛这个前宰相,一起上书,道尽湖南的凄惨情状,并陈述充实人口的重要性,直接将目标放在川蜀的人口。对于新定之地,俘虏、人口外迁,阻力会相对小些。同时,制定了一份湖南发展蓝图,并向朝廷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目标。

刘承祐这边,早有针对蜀地的移民想法,昝居润的上书,恰逢其时。并且,直接分散了刘承祐的注意力,此前他的眼光一直放在西北,但恍然而悟,湖南也是个适合移民的地区,并且不论从迁徙的阻力、投入,还是从经济的收益而言,都远比西北要更适合。

于是,大手一挥,刘承祐直接同意的昝居润所请,从川蜀移民实湘。按照计划,乾祐11年春耕以前,由官府组织,先向湖南移蜀民五万,这个数目已占一成人口了。第一批人,就从成都那些“罪犯”中挑选,而且这些人,是“高素质”的一批人。

当然,这并不代表向西北移民的计划就给搁置了,那可是带有政治、军事意义的,涉及到西北的长远计划,不可能放弃。

只是,有更好的移民目标,包括一部分投降的蜀军及其家小,叛乱的豪强、地主,被裹挟的蜀中百姓,这些人,都是有一定军事基础的。在西北地区,还是需要有一定斗争能力的人。

相较于后边船只间,有若货物一般拘束在船舱间的移民,魏璘自然要舒服多了,宽阔的仓房,暖和舒适的丝被,还有小妾随行,一路看看风景,还能享受温柔……

“使君,快到巴东了!”正与美姬饮酒,仓门外,属下将吏禀道。

闻言,魏璘披上一件外袍走出,看了看,当即吩咐着:“传令下去,在巴东靠岸休整,补充饮水、食物,清理污秽,检查移民!”

“是!”

朝后边看了看,魏璘叹了口气,说道:“天冷,给那几船文人,发些酒,备些热水,文人嘛,身子弱,别被颠坏了……”

虽然是个武夫,但并不妨碍魏璘对一些饱学之士的敬佩。此番,迁移入湘的蜀民中,有为数不少的蜀中文人,毕竟原来也是蜀国的上层阶级,不乏鸿儒。

其中,自原宰相毋昭裔以下,有二十多家身居蜀廷要职的才士,对于这些人,魏璘还是有些同情的。而此番向湖南迁徙蜀民,不只是向其输送劳力,发展经济,同样的,也算是进行一次文化支援,只是对此,大抵是刘承祐没有想到的。

兵事

崇政殿内,宽大的书案后,刘承祐以一个松弛的姿态侧躺着,手里拿着一份奏章,读得津津有味的,不时点点头,露出满意的表情。

刘承祐阅读的,乃是中书舍人窦俨所进的一篇政文,洋洋洒洒两千余言,根据当下大汉的国情,在通礼、铨选、考比、纠盗、治安、税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番剖析论述,以献天子。

看得出来,窦俨是用心了的,论述详实,颇有条理,基本都言之有物,并且不乏良言善策,尤其是关于纠盗的一些建议。

“这窦俨,却也不负‘五龙’之名,很有见地啊!”刘承祐放下手中的文章,感慨了一句。

窦家五兄弟,虽以长兄窦仪的名声才干最为出众,但剩下的也多负其才,尤其是窦俨,当然,能爬到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肚子里没点货,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于窦俨这篇政文,刘承祐也就抱着欣赏的态度读它一遍,阅完即止。就刘承祐心思而言,不过老生常谈罢了,可以夸一夸,表示赞赏。

“来人!”抬起头,刘承祐唤道。

“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接替张德钧为内侍行首的孙延希,赶忙入内听候吩咐。

自张德钧工作重心放到皇城司后,刘承祐身边近侍的宦官首领,已经换了三个了。一因骄狂欺下,一因收受贿赂,先后被杀,剩下一个伺候得始终不合心意,被斥退。

不到一年的时间,皇帝身边的内侍行首,这个让汉宫宦官羡慕嫉妒的位置,成了高危职位。这孙延希已经是第四人,原本是慈明殿的一名宫侍,了解到刘承祐用人不顺心,故而派过来侍候。

说起来,当初的张德钧,也是刘承祐从太后那边讨来的。结果证明,太后在调教内侍方面,却有一定水准,孙延希还是让刘承祐看中了,虽然不如张德钧机灵,但看起来很本分老实,对刘承祐异常敬畏,奴性很重,行为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当然,表现得太过完美,有时也会让刘承祐生出些怀疑,是否表里如一。要知道,即便是张德钧,时不时的,也会犯些小错。不过,就目前而言,刘承祐对这孙延希,还是满意的。

看着深鞠候命的孙延希,刘承祐直接吩咐道:“传朕口谕,赐中书舍人窦俨钱五万、绢二十匹。”

“是!”

孙延希退下,刘承祐又拿起另外一封奏章,来自枢密院,关于大汉军力的报告。大汉军队,这十年间,不断在调整规范,而每历战事,都会面临调整,发展到如今,方才有一套勉强成熟的军事体制。

以两衙禁军为主要,辅以诸边戍军、道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