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节(1 / 3)

加入书签

扫了眼杨邠,此公默不作声。若是杨邠等人当政当权,可以肯定,刘崇等人必然封不了王,宗室的权威与声名上去了,对权臣可不是什么好事。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如此。

无人反对,刘承祐便吩咐着:“着学士院拟诏,封北京留守、河节度使刘崇为太原郡王!”

这个王爵,份量可不轻,至少,当年刘知远可就承晋廷册封过太原王。刘承祐的想法,要封,所幸就大方点,左右,名过于实。

言罢,刘承祐稍微换了个姿势,面色之间仍显一副若有所思的状态,一敲御案,又道:“灵寿公、邢州节度使刘承赟,先帝养之,如朕亲兄,宜封为巨鹿郡王!”

封王刘崇,大臣们没什么异议,甚至没有奇怪,然而封刘承赟,是真让他们意外了。然而细思,刘承赟是有那资格的,毕竟刘承勋那小子都以皇弟的身份得王爵了。

言罢,看刘承祐的表情,犹在思忖,几个呼吸的功夫,问:“汾州团练使,是薛琼吧!”

“正是!”顿了下,由李涛回答。

天下官员将吏何其多也,但对于大汉诸道州府的节度、观察、防御之类的军政一把手,刘承祐这边还是如数家珍一般,牢记于心。

薛琼是原辽州刺史,在当初刘承祐进军潞州的时候,还为龙栖军供应过粮草,个中虽然被杨业落了个面子,入汴之后,以筹措转运之功,被封为汾州防御使。

刘承祐这回干脆多了,说:“调任亳州,任防御使!”

“那汾州?”看得出来,刘承祐似乎在做什么铺垫,李涛紧跟着发问。

刘承祐说:“以北京衙内都指挥使刘承均,为汾州防御使!”

这下群臣彻底感受到了,刘承祐“诚意”之重。说细致点,刘崇那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升官晋爵。事实上,刘承祐这番重赏,除了对刘崇的安抚之外,更多的,还是要宣示天下,南边虽然办了个皇叔,但这大汉,还是刘家的天下,不容轻视!

处置完此事,刘承祐有种心疲目乏的感觉,欲散议,王峻站出来了。动作带风,透着股鲜明的风格。王峻的表情很严肃,王章与刘家父子先后受赏,他自认为朝廷办了不少大事了,刘承祐也没有多少表示,这心里正吃味着。

“陛下,这是枢密院与侍卫司梳理的西京、滑州、澶州及邺都禁军编制计划,请陛下过目!”王峻也是有所准备的,自袖中掏出一份奏章。

这是刘承祐离京这段时间,郭威不在,他牵头做的章程。

眉目虽伏,但王峻语气中透着强烈的自信,说道:“如陛下无异议,臣等可降命遣将推动执行!”

刘承祐眉头稍微蹙了一下,朝张德钧招了下手,接过奏章,一边浏览着,一边问道:“可曾派人考察禁军情况?”

王峻说:“臣前命魏承旨,亲自前往考察军情!”

点着头,似乎对王峻的办事效率很满意,刘承祐应付一句:“王卿果真干练!”

不过嘴里,还是以身体疲乏为由散议,未给具体答复。

东京的禁军的分割整编已然告终,其卓有成效,否则刘承祐岂敢擅自离京。但京外驻守的禁军可不比天子脚下,担着驻防之责,人数也不少,乱不得,需慎重。

当然,再慎重,也得着手进行的。不可能,让京外禁军将士,长久得当“编外人员”的。

不过这个王峻,在刘承祐、郭威不在京的情况下,也未请示,便自说自话地,搞出了个整编计划,这等做法……

杨业戍代

不管心里有多少不舒服的感觉,对王峻呈上来的整编计划,刘承祐还是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览了一遍。

看得出来,王峻已然完全进入了他枢密副使的角色,计划制备是用了心的,很有条理,若非刻意是挑不出什么刺来的。

首先一点,便使刘承祐满意。先行更换戍防,将京外的驻军调回东京,在开封编练裁汰,随时把控,从从容得多。

这已不只是整编的事情,以滑、澶、大名府的禁军为例,那边的禁军,大都是刘知远在位之时,便奉命驻守在彼。时间虽则算不得太久,但如今刘承祐都当皇帝整一年了,京外的禁军也该到东京回炉锻塑,感受一下当今天子的威严与恩典。

不提性格与作风,仅论才干,王峻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对这一点,刘承祐心里有杆称,否则也不会想着把王峻调入枢密院分郭威的权。

思忖间,李少游奉命来见。

“官家!”

刘承祐将手中的奏书合拢,抬眼看着李少游,以一种平述的口吻说:“此次在许州,武德司也做了不少事,你尽了不少力,但是,朕不便嘉奖!”

“臣明白!”李少游沉肩拱手,面无异色。

刘承祐面态则更加轻松了,语气来了个转折:“武德司建立初期,困于资财,日子甚是艰难,听闻你尝出家财,以补常款、钱饷、赏赐之用……”

听刘承祐娓娓道来之言,一如常事,李少游心头却下意识地紧张起来了,深埋着头似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