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节(2 / 3)

加入书签

到地上。

“臣尝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话不是王安石说的,而是反对变法的政敌司马光扣给王安石的,但用来形容王安石更化,却再准确不过。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

“这是谁发疯了?”胡广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不可遏制的念头。

须知道,这是大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早就定下了可以让后世子孙沿用千秋万代的祖制,你给我来一句祖宗不足法?

而且,大明的皇权神圣性,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程朱理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天人感应”学说,你给我来一句天变不足畏?

至于最后一句,虽然在文官眼里,老百姓不算人,但代表他们说话的、掌握了话语权的士绅阶层算人啊,你给我来一句人言不足恤?

你想把朱元璋、皇权、士绅阶层一并掀翻,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胡广的目光急速下掠,看到了最后结尾处的署名。

道衍。

那没事了。

胡广手里的奏折,前两页,是总纲。

而后面每一页,则各自详细写了对应的更化变法内容。

胡广越看越心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尤其当他看到第一条“考成法”三个字时,心跳加速得厉害,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胡广死死咬住嘴巴,强压下内心涌起的震撼和恐惧。

在这一条里,道衍简略地写了姜星火所讲考成法的大概内容,但即便是大概内容,依旧把胡广这个素来胆小的人吓得心惊肉跳。

这里便是说,胡广胆怯非是辱他,而是事实如此。

建文二年,朱棣的物理探亲行动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此时建文朝廷也迎来了第一次殿试。

胡广与同乡王艮一同参与殿试,试官议定本应该由王艮夺魁,但朱允炆这小子还是个颜狗(也是殿试的传统习惯,看脸选状元),因王艮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

而胡广则写下了暗讽朱棣的“亲藩陆梁,人心摇动”一语,朱允炆大喜,钦点胡广为庚辰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修撰,阶承直郎。

当然了,既然胡广眼下待在这里,而榜眼王艮没待在这里,哪怕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应该也猜测到了点什么。

数月前,当燕王朱棣挥师渡江攻入南京城时,王艮、胡广、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王艮哭泣不言。

吴溥之子以为胡、解会自杀身殉建文帝,吴溥认为胡、解只会讲空话,真正忠君爱国的是王艮。

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广大声对家人喊道“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吴溥笑道“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

不久,王艮自杀,胡广、解缙迎附朱棣,胡广升为侍讲,恢复原名广。

所以之所以在座的内阁成员看完后,除了杨士奇今天出奇地大着胆子发声,其他人一言不发,这便是原因所在了。

在场没有硬骨头,敢跟朱棣对着干的文臣,早就被族谱消消乐了。

永乐变法【求月票!】

胡广端着厚厚的奏疏,越往下看,心头越是发凉。

道衍写下,依据对圣人之学的学习、体悟、总结,建议永乐帝推行变法八策。

第一策,推广考成法,大规模整顿吏治。

第二策,恢复荀子儒家五圣地位,调整科举内容。

第三策,彻底重新清丈田亩,扩大推广摊役入亩与化肥。

第四策,推行税制更化,建立税卒卫。

第五策,宣传圣王之说,树立民族国家概念。

第六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重建宝钞信用。

第七策,扩充钦天监规模,监测天文现象。

第八策,增加礼部职权,重塑宗藩体系。

“您是跟哪位圣人学出这些东西的?”

要不是道衍老和尚不在他面前,胡广真就忍不住开口问问。

咱学的圣人之学不是一个东西吗?

学的不都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您还学别的了?

您这圣人正宗不?

内容太多,胡广没来得及一一细看,但是光看了第一条考成法,胡广就知道,这是来真格的了。

奏折里,道衍建议永乐帝通过考成法对朝廷的各部衙门加强管理,在京城内,要求各部门一旦接到了圣旨,必须在几天之内给答复,要么立个期限答复。

如果京城的哪个衙门觉得有意见,也应该赶快拿出个清晰明白的道理辩解。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