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0节(2 / 3)

加入书签

朝兄此来,是为了出兵剿倭一事?”

“是,也不是!”

俞士悦抿了口茶,面色也微微肃然起来,道。

“内阁刚刚接到旨意,陛下已经下诏,命你为提督福建等处军务大臣,参与此次剿倭,这个消息,想必你已知道了吧?”

圣旨下午才到内阁,真正要明发朝廷,至少也要等到明天了,但是,俞士悦这话却不是问句,而是带着笃定的反问。

于谦也没有否认,轻轻点了点头,道。

“不错,之前我刚刚回京,去向陛下复旨的时候,陛下便已经对我说起过此事。”

于是,俞士悦搁下杯子,看着于谦,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停了片刻,他叹了口气,道。

“既是如此,今日朝上,你还敢这么出风头?”

今天早朝上的事情,如今都已经传开了,但是,时间太短,还没有发酵开来。

不过,可想而知的是,出兵剿倭这样的大事,即便是已经决定下来,朝堂上必定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和看法出现的。

早朝上,于谦如此言辞犀利的和王竑对峙,不可能不引起朝中诸臣的议论。

如果说,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但是,如今天子一道诏书降下,命于谦提督军务,这舆论的走向,可就未必那么单纯了。

俞士悦能够想象,要不了几日,就会出现于谦曲意逢迎天子的言论出现。

所以说,这才是让他想不明白的地方,天子既然早就定下了要让于谦来接下这个差事,那么,于谦理应低调才是。

毕竟,站在朝臣的立场上,王竑的道理,才是站得住脚的,朝廷要剿倭,大多数时候,都是力战无功,徒增靡耗而已……

听了这句问话,于谦倒是沉默了下来,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并未说话。

见此状况,俞士悦皱了皱眉,道。

“看来我猜的没错,这件事情另有隐情,怎么,不方便说吗?”

对于于谦,俞士悦是了解的,刚刚的那番道理,他能想的明白,于谦也不会不懂,既是如此,于谦还这么做,只能说明,天子另有说明理由,说服了于谦。

闻听此言,于谦沉吟片刻,最终道。

“仕朝兄,不知你对朝廷的海禁政策,是何看法?”

海禁?

俞士悦微微有些意外,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早朝上,于谦和王竑对峙的时候所说的话。

当时他没有细想,可是此刻再回顾当时于谦所说的话,却的确品出了一丝不同的意味。

“稳妥之策!”

沉吟片刻,俞士悦便开口道。

“王竑今日所言,虽然有些偏颇,但是却也不无道理,倭寇海上战力强大,可到了陆上,却双拳难敌四手,厉行海禁,至少可以保住沿海安宁,虽然会时候倭寇袭扰之事发生,可利大于弊……”

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朝臣,对于海禁的看法。

闻听此言,于谦思索了一下,最终,还是把自己那日和皇帝的奏对,挑拣着关于海禁的部分,简略说了一遍。

“……按陛下的意思此次出兵剿倭,并非是为了根治倭寇,而是要保证皇店的海船能够顺利回归,届时,海上航路若能打通,恐是一条不亚于互市的财源。”

虽然说,私下奏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泄露,但是,天子既然没有让他保密,便说明,还是可以透露一些的。

“你的意思是,陛下要开海?”

俞士悦眨了眨眼睛,脸色有些讶然。

他虽然已经料到了,这件事情背后不简单,但是,却没想到,藏着这么大的干系。

开海可不是闹着玩的,海禁政策,毕竟是太祖定下的国策,若要动摇,其难度比当初开放互市,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这个问题还不单单是祖制的问题,要知道,除了太祖皇帝之外,太宗,宣宗等历代先帝,也都曾不同程度的申明过海禁政策,真的要开海,不亚于和历代先皇作对。

除此之外,大明的根本是农业,而茫茫大海,肯定是不能种地的,开海的最大作用,自然就是海贸,那么,就会牵扯到重农抑商的国策上来。

别的不说,商人要出海,那么,他们应该负担的徭役,赋税该如何计算,是否要放宽对于商人的限制,都是朝廷要考虑的。

而且,既然要开海,除了大明的商队出海,肯定也会有别国的商队过来,两者之间如何交往,如果这些商队携带武器又该如何,是否要增加新的衙门和官员专门负责,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并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办成的。

于谦迟疑了片刻,道。

“陛下只是有这个想法,但是,到底如何,还要看皇店的收获如何……”

“不过,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个值得尝试的事,陛下说得对,沿海的百姓,太过困苦,朝廷厉行海禁,说到底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沿海贫瘠,税赋难以收缴,百姓日子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