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绵竹之辩(1 / 2)

加入书签

刘璝一路急行军没有留守绵竹,反而是直接奔往成都。

行经绵竹的时候,刘璝呼唤绵竹令费诗一同去往成都,然而费诗却明言拒绝道:“绵竹尚有数万百姓,我乃一县之令,岂能弃去?将军自去便是,不必管我!”

费诗是个耿直的人,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行事也往往不与人同,也算是一个人才。

刘璝见费诗心意已决,于是不再相劝,随即领着兵马弃走绵竹,直奔成都。

费诗从刘璝口中得知张辽率兵来犯,而绵竹已无兵马,于是便自己招募了一支千人守备队。

看起来这人倒还真是有些意思,其实是因为费诗并不知道张辽这支兵马倒是情况如何,谁知道兵荒马乱的,绵竹会不会遭遇劫难?

费诗觉得自己既然身为一县之令,自当尽力护卫绵竹周全,即便是螳臂当车,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意志,因此费诗做出这样的举动时候心中并无畏惧。

张辽、张绣带着兵马一路赶到绵竹关,但见关门紧闭,关城之上一字排开,站着的却都是些拿着锄头木棍的百姓,这令张辽、张绣可是大惑不解。

但是既然已经杀到了绵竹关,总不能因为这一排百姓,就打道回府吧?

张辽随即准备下令攻城,但是杜微这时候却出来拦下张辽说道:“看来刘璝是弃守绵竹关了!这关城之上的乃是绵竹令费诗费公举,此人与我有旧,请试为将军说破此关!”

张辽听到杜微这话,这才明白。但是杜微要亲自去往关中,张辽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先生入关,福祸难知,攻下此城不过吹灰之力,何劳前往?”

杜微正色道:“将军此言差矣!汉王当以德服人,岂能以武服人?”

“先生警醒的是!张辽受教了!”

这杜微斩杀庞羲的时候都不眨眼,但是此刻却是仁义为怀,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范!

杜微深知何为“大德”,庞羲这样的人耽误益州久矣,且其人跋扈无礼,不惜将士草民之命,在杜微看来自是该死之人。斩杀该死之人,杜微自然是正义凌然,甚至可以做到眼睛都不眨一下。

而面对这芸芸众生,杜微却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更多的人周全。

所以真名士是尽力不让苍生枉死,而不是见谁都“仁义为怀”,取舍之间,杜微比绝大多数人都看的透彻,这大概也是其老师任安的功劳吧!

关城之上,费诗左手紧紧的抓着佩剑,脸上一副十分决绝的样子。

张辽数万大军排在绵竹关前,枪戟如林,人山人海,气势逼人。

守城的百姓初见张辽军容,一个个心中慌张不已,但是看到县令费诗,众人立即便有镇定下来,并没有一个被吓退。

由此也可见费诗在绵竹确实颇得人心。一个地方县令,能够做到如此,着实不易!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人才在刘璋手下却也只当了一个县令,可见刘璋是真的不能任人唯贤。也怪费诗太耿直,说话太容易得罪人,因此并不为蜀中官吏待见,因此难以获得升迁机会。

“关下何人?焉敢来犯!”费诗正气凛然的喝道。

杜微站在城门吊桥处对城上笑说道:“公举如何不识得老友了?我乃梓潼杜国辅!”

费诗本来与杜微也算是有些交情,但是现在大敌当前,费诗可没有好脸色,于是对杜微说道:“费某但知城下皆为吾敌,何来吾友!”

杜微就站在吊桥边,费诗也不是近视,当然不可能认不出杜微,这自然是费诗的傲气,这倒是符合费诗耿直的性子。

“汉王大军陈兵在后,想要踏平绵竹不过顷刻之间的事情,公举何不放我入城,陈明厉害,而后决断?”杜微劝说费诗道。

这句话显然比之前的攀交情好使的多!

费诗思想之下,于是下令稍开城门,放杜微进来。

杜微入得城关,走上城楼,对费诗拱手说道:“公举兄别来无恙?”

费诗哼了一声,也没有对杜微回礼,而是直接说道:“恙与无恙,足下一看便知,何须多问?倒是你杜国辅,想必是高官厚禄已得吧!”

费诗的话可是很不客气,不过杜微了解费诗的性情,自然不会计较。

“公举乃明智之士,谅此小小城关,可敌数万汉王大军否?为何要行此以卵击石之事?”杜微不禁问道。

费诗正色道:“我乃绵竹县令,保境安民自是分内之事,岂可坐视不理?如若弃而不顾,如何对得起口中这份俸食?”

杜微不禁笑道:“公举莫非是那为了自己名节而不顾百姓生死之人?”

“死有何惧?这数万兵马入城,尚且不知要死多少人,与其如此,不如以死相守!只恨那刘璝,竟领兵退回了成都,我绵竹数万百姓只能自己来守城。”说到这里,费诗不禁叹了一声。

费诗这话听来其实让人钦佩,杜微自然也是如此看待费诗。

不过杜微还是反问费诗道:“公举率民守城,难道就不要死人吗?如若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