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洁白的哈达(5)(1 / 2)

加入书签

今天,按照原计划,大家都要奔向各自的岗位。该留在县城里上班的上班,该去偏远乡村工作要驱车前往。德格总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人,如此地广人稀,一个援藏干部身处其中,如同一粒草种飘落到茫茫的草原,必须深深扎根其中,才能抵御严酷的自然环境。

一大早,高新区第四批援藏干部微信群就炸开了锅,毛华盛的手机被一条条祝福信息刷了屏。

“同志们,加油!”

“投入战斗,为了援藏梦想奋斗!”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

“我愿化作一阵风,让格桑花铺满五彩藏乡。”

“雄起!”

……

毛华盛也跟着发了一条:“要得!”接着是一个大大的赞,一个如太阳般的笑脸。然后,他没有坐车去县政府的办公室,而是去送前往各乡镇工作的援藏干部。饶文博和杨韵离得最远,德格县城到格达乡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差不多中午才能到。毛华盛特意叮嘱司机,一定要注意路上安全,把他们平平安安送到目的地。

“小饶,小杨,既要好好干,也要注意身体啊。”毛华盛又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饶文博和杨韵心领神会,一行人只有他们俩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可不得要注意身体嘛!

只是这天公不作美,太阳没有准时出现在东山顶上,天空中乌云密布,四周山坡也暗淡下来,看来要下雨了。

司机是个中年大叔,名叫索朗格桑,也是格达乡人。他开的是藏区常见的吉普车,倒是一点也不担心,笑着说道:“没事的,这个季节正缺雨呢,我又可以免费洗车啦!”

“格桑师傅您可真幽默。”他们俩瞬间被逗乐了。

格桑师傅可能是想在两个年轻人面前展现他多变性格,立马又变得严肃起来,像一个老师一样,认真地说道:“我们这里阴晴不定,全看天神的心情,估计一会儿天就晴了。还有,我们这里是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下一个山口有可能就是现在是晴天。这些你们以后可以慢慢去体会。”

果不其然,车还没看出德格县城,天上就下去了雨。雨不是很大,淅淅沥沥的像是水龙头在细细地流,可是风确实是不小,裹挟着雨珠像幽灵一样敲打着窗户。又过了没几分钟,车刚开出县城,就看到金光闪闪的太阳照遍了整个峡谷,悠悠的白云像洁白的哈达一样悬挂在天空。

“小伙子,你姓什么?”

“大叔,我姓饶,美丽富饶的饶。”

“那我应该叫你饶副乡长了。年纪轻轻就当副乡长了,了不起啊!”

“看您说的。格桑师傅,以后叫我小饶就行了,以后有事情还需要您多多帮助。”

“那可不行,怎么说你也是乡里的大干部。至于你说帮忙,我估计也帮不了你啥忙。我现在在县政府开车,房子也买到县里了。格达乡太偏僻太穷了,我们都出来讨生活了。”

“是吗?”

格桑师傅的话里透漏出一种骄傲,这让饶文博又有些忐忑,急着想要赶往格达乡,看一看当地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没想到,格达乡的路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车行驶了两三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格达乡的区域。公路在一个山沟里戛然而止,剩下的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地上还散落着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石块和碎石粒。

“格桑师傅,公路为啥修到这里就不修了。到乡里还有多远啊?”坐在后面的杨韵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担心地问道。

“没多远,也就三十公里。不过这条又陡又窄,得走一个多小时。至于说为啥没修嘛,原因比较多,以后你们就知道啦!”

格桑师傅故意卖了个关子。坐着副驾驶上的饶文博心里清楚,像格桑师傅这样的本地人,又给县政府的领导开车,不可能不知道这条路为什么没有修。之所以不跟他们说清楚,或许是他不想把谜底揭开的那么早,或许是想让他们切身处地地去体会,也或许真得有什么难言之隐。

一座山挨着另一座山,一条沟挨着一另条沟,一片天挨着另一片天。吉普车继续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往前走,从这个山坡上绕下,又爬上另一个山坡,最后来到了一个半山腰的拐角处。

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潮湿,冷风萧瑟,而且海拔已经超过了四千米,饶文博和杨韵还没有适应高原气候,都有些胸闷头晕。更糟糕是,他们迎面又来了一辆吉普车。

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狭窄山路上会车,即使双方互相礼让,也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这一段正好是最狭窄的路段,下面即使万丈深渊。从理论上讲,两辆吉普车可以身贴身地通过,但从实际情况上来讲,湿滑坑洼的路面、不稳定的情绪、不过关的车技都可能是致命的因素。

显然,对方司机都拿这几个致命因素没有办法。他摘下墨镜,从车里走出来,是一个汉人小伙,一脸的垂头丧气。

“师傅,你看这个路,可咋办呢?”

格桑下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