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2章 纠结的史可法(1 / 3)

加入书签

(0532)

史可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很纠结。

此时此刻的他,正离开兖州府的沂州,向青州府的安东卫进发。他刚刚押解三千九百九十九颗鞑子的首级回到京师,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被朝廷派遣了出去。从某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朝廷和张准之间沟通的桥梁了。

这一次,他是按照朝廷的命令,去找张准的麻烦的。张准擅自带兵进入安东卫,支持安东卫的叛乱,还杀了山东总兵倪宠,还惊吓到鲁王府的管家。给山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给京师也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只要提到张准这个名字,所有的朝廷大员,内心都是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兖州府知府李懋芳的奏章,还有漕运总督将凤阳巡抚杨一鹏的奏章,是最先送到京师的。随后到来的,还有鲁王府的告状信。接到李懋芳和杨一鹏的奏章,内阁首辅温体仁顿时头大如斗。

东北的鞑子,中原的陕西乱军,已经让朝廷千疮百孔,疲惫不堪。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面对越来越残败的局面,也开始萌生退意。现在的他,已经深深的感觉到,内阁首辅的宝座,真的是不好做。被这么多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以后,他反而有点羡慕被他撵走的周延儒了。起码,现在的周延儒,就不用为鞑子,为乱民,为张准这些事情头痛。

不过,暂时来说,京师还是安全的。权力的味道,绝对是食髓知味,如蛆附骨的,没有人愿意主动的放弃手上的权力。因此,温体仁就盘算着多干几年,然后安安稳稳的致仕。没想到,就是在这最后几年,闹腾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在鞑子和乱民之外,又多了一个张准,让他感觉十分的头痛。

温体仁简直难以想象,要是相关的奏章,到了皇帝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崇祯皇帝最近的心情,可真是不好。朝廷的财政情况是越来越枯竭了,十月份的赋税,尽管还没有收上去,但是根据初步预计,全国的赋税,绝对不会超过两百万两。河南、南直隶的很多地方,都被陕西乱军打烂了,粮食大量歉收。

崇祯皇帝为钱粮的事情,都快要愁得头发都白掉了。有小道消息,说是最近一个月,崇祯皇帝居然连一个妃子都没有宠幸。对于仅仅二十五岁的皇帝来说,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才没有半点的男女情欲啊!要是在这个时候,将安东卫的情况捅上去,天知道崇祯皇帝会有什么反应?

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温体仁不可能隐瞒。况且,鲁王府的告状信,都是直接送入宫,直接送给懿安皇后和周皇后的,他根本阻拦不了。无论是懿安皇后还是周皇后,都对鲁王府很重视。要是让鲁王府的告状信,让崇祯首先知道,他反而更麻烦。

没办法,温体仁只好叫人将奏章照样送了进去,然后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准备接受崇祯的雷霆之怒。果然,看到这两份奏章,崇祯皇帝鼻子都气歪了,马上将温体仁叫来,臭骂一顿以后,让他想办法处理。崇祯皇帝怒不可遏的表示,这个张准,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一定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从勤政殿出来,温体仁一脸的无奈。

他能够有什么办法处理?

白痴都知道,要对付张准,只能是动兵。别的一切办法,都是权宜之计。这是一条养不熟的狗,你给它多少的骨头,它都能轻易的吞噬下去,不会吐半点出来。何况,朝廷也没有任何的骨头给他。朝廷自己都没有骨头吃,哪里有骨头给人?画在纸上的骨头倒是有很多。偏偏张准又不是傻瓜。连打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眼下,朝廷的军队,被分成两大块,一块在辽东和九边,防御蒙古和建虏。一块在中原,由卢象升和洪承畴分别统帅,正在对陕西乱军穷追猛打。在别的地方,都只有二流甚至是三流的部队。这些部队除了白白耗费钱粮,根本做不来其他事情。指望他们去围攻张准,简直是开玩笑。

朝廷一直都渴望,趁鞑子暂时无力寇边的机会,尽快的将陕西乱民压下来。要攘外必须安内,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在这个时候,从中原抽调兵力去镇压张准,绝对是不明智的。车箱峡那么好的机会,就是因为一次意外,导致乱军卷土重来,气焰更加的嚣张。朝廷一直都希望再来一次车箱峡,彻底的解决乱军。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可能抽调卢象升又或者是洪承畴的一兵一卒。

从九边调兵,更加不明智。鞑子两次入寇以后,兵部不得不加强了对辽东的情报渗透。最近反馈过来的情报,都不是很好。有迹象表明,鞑子正在聚集兵力,有大动的意思。但是,鞑子究竟准备在哪个方向大动,兵部也不能判断。这样一来,九边的军队,是绝对不能动的。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往九边增兵。尤其是大同、宣府、蓟镇等三个地方,兵力是越多越好。

何况,朝廷就算调兵,也未必有能力将张准镇压下去。之前,莱州府知府孙之獬、登莱巡抚杨文岳和阮大铖、山东巡抚朱大典,都已经尝试过了。白白的损失了大量兵力不说,还导致张准趁机扩大地盘。原来张准只是一个浮山所,现在都名正言顺的两府一镇了。如果不调集九边的战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