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36章 截杀清军(2 / 3)

加入书签

样的消息不免心中一沉,他这个时候也没想到海汉军是乘船到近处然后才登陆行军过来,第一反应也是认为海汉早就预判到了战局走势,所以提前在清川江上游设下伏兵,就等着清军主力自投罗网了。

既然海汉军在没有暴露行迹的前提下还主动进入价川镇布防,那可以推断他们对出现在附近江岸的清军主力并不怵,极有可能是有备而来,不担心清军对镇子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结合镇子里部署了火炮这样的情况,皇太极只能将情况往坏的方向去估计,认为这镇子及附近山林很有可能埋伏了数千敌军,或许就等着清军去攻打这镇子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

如果是朝鲜人想玩这种把戏,那皇太极想都不想就直接下令进攻了,一波骑兵平推过去,任他什么阴谋诡计都只能化作泡影。但海汉这个对手不一样,清军在历次对阵中几乎就未曾占到过什么便宜,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清军都是处处所制,每一次认为有胜机的情况,在战后都被证明其实是海汉设下的圈套。而这突然出现在附近的海汉军,究竟是误打误撞还是早有预谋,这让皇太极实在有些头疼。

考虑片刻之后,皇太极认为还是不要主动去碰这个麻烦为妙,要是在这地方再被海汉军拖个七天,那海汉军在南边的主力部队赶过来,再加上清川江上的武装舰队夹击,自己这些人马就别想再妥妥当当地撤回国内了。

但问题是如今清军的行迹已经暴露,以海汉人对战局的掌控程度,应该也不难判断出清军下一步的打算,肯定不可能眼睁睁地目送清军在这里渡江,必然会采取行动进行阻碍。

“通知阿巴泰,让他点五千兵马,隔开价川镇与我军大营。营内兵马,天黑之后集结,继续沿江北上,不得走漏风声!”皇太极考虑片刻之后做出了决定,放弃这处刚刚才落脚的营地,继续向清川江上游进发。阿巴泰的部队实际上就是用来断后,如果海汉军主动出击,那么阿巴泰部就负责咬住他们,以便让主力部队尽快脱离其攻击范围。

这种应对措施当然有可能葬送掉留下来断后的数千兵马,而清川江的上游也未必就没有其他海汉部队潜伏,但如今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选项一天比一天少,作出决策的时限越来越短,逼迫他不得不从夹缝中寻找一条生路。他现在已经不太敢再去想如何战胜海汉军了,当下能把这几万人马尽可能多地带回国内,为大清多保留一点生力军,才是真正比较实际的目标。

清军调了数千兵马从西、北两个方向隔开了价川镇与清川江的联系,而高桥南注意到清军的人马是以骑兵为主,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只能先尽力防守住这处镇子,还得提防清军发动夜袭。

不过一夜无事,待到了清晨,高桥南在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清军大营的时候,忽然便察觉到了敌军的真实意图——清军大营方向半点炊烟都见不到,很显然是连夜动身离开了这地方。而他们唯一能去的方向,便是沿着清川江江岸继续往东北方向的内陆行进。

越是往上游走,江面的通航能力就越差,而海汉那些身形巨大的武装舰船也就未必能到达这些地方了,清军届时渡江就不用担心来自江面上的拦截。不过深入朝鲜内陆之后,周围全是行路不便的崎岖山区,而且时常是方圆数十里内都没有人烟,想要获得补给也比较困难,这对于规模庞大的清军来可不是小问题。

高桥南意识到清军主力可能已经脱离了己方的监视范围,而这些内陆山地的地形相当复杂,在这个时候或许化整为零进入山林打游击才是最好的作战方式了,当即便在阵前召开了简短的作战会议,然后下令重装和后勤部队原路撤回大同江方向,与运输船队会合。作战部队则带足补给,先往南退出价川镇,然后再折向东北进入山林,借助地形掩护去追击清军主力部队。

这个时候被派来打杂的朝鲜部队就派上了用场,他们对于本地地理环境的熟悉程度是初来乍到的海汉军无法比拟的,哪怕高桥南手里有较为详细的军用地图,但要在这种地形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制定出最佳的行军路线,那就必须得有本地向导的帮助才行。

高桥南在乘船赶来价川的途中早早便让朝鲜军官挑好了一批可以充当向导的人员,这个时候便把这些熟悉环境又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向导分配到排一级单位,每个排都配备了至少三名向导。

阿巴泰所率的清军虽然也察觉到了海汉军从镇子里撤出的动静,但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加以追击,仅仅只是试探性的派了几百骑追过来,保持着安全距离目送海汉军消失在山林中。阿巴泰自认这个任务完成得还算圆满,既没有死伤兵员,又达到了驱离海汉军的效果,当下留了一千兵马在价川镇附近驻守以防有变,自己则率部向东北追赶主力部队去了。

虽然清军有大量骑兵,但实际行军速度相比以步兵为主的独立团一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提前了一晚出发,也只多走了三十来里地而已。而由本地向导带路的海汉军便不需沿着曲曲拐拐的江岸行进,可以选择一条更直的行军路线前往清川江上游。

当天傍晚,紧赶慢赶的一营将士终于在距离价川八十余里外的香山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