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8章 大迁徙(1 / 3)

加入书签

沈氏叔侄二人吃过晚饭之后继续秉烛夜谈,商议安排移民搬迁之事。岛上这一万多人说多不多,但要整体跨海搬去辽东定居,需要带走的坛坛罐罐还真不少,并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全部迁走。哪些人要派去辽东打前站,哪些人要留在皮岛收尾,如何与海汉协调船期和移民批次,过程中需要海汉提供哪些物资支持,这都需要提前拟好细节定出章程,跟海汉做好沟通才行。

沈志祥唯恐事情有变,也不敢在皮岛多耽搁,第二天一早便又启程返回辽东。沈世魁将他送到码头,临行时特地叮嘱道:“你回去之后探探海汉人的口风,看能不能把沈氏族人中的一部分送去南方定居,能去三亚就最好不过。听说海汉人最喜招募大明有背景的年少才俊去三亚就读官办书院,你看看能不能走这路子,在族中挑几个头脑机灵的小孩送过去。”

沈志祥道:“叔父的意思是……借此让海汉安心?”

沈世魁点点头道:“海汉人知道我们沈家根基在辽东,如果不主动送一些后辈子弟到南方去,又怎么能让他们放心?”

沈志祥沉吟片刻,这才重重地点了点头,算是应下此事。他虽然一心想投靠海汉,但事关沈氏家族前途,处理起来还是得慎重才行。这事其实沈世魁老早就提过,只是东江镇这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向海汉主动提出来,而双方的合作关系想要更进一步,那么这应该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派几名族中后辈去南方当质子,其实象征性的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不过双方都很明白这本来就是一个能得到彼此认可的仪式,只要意思到了就行。沈志祥认为海汉也不会拒绝东江镇主动提出这种要求,当下只需考虑好措辞就行了。

四月上旬,皮岛向辽东半岛南部海汉占领区迁徙人口的行动终于拉开序幕。虽然迁徙人口的总数大概只是不到两万人,但这已经是近两三年来东北亚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人口迁徙了。而参与此次运输任务的船只除了海汉军方提供的二十多艘帆船之外,东江镇自己保有的几十艘大大小小的帆船也都悉数上阵,就连为数不多的战船也临时充当起了运输船的角色。

虽然总兵府已经将此次回迁辽东的计划告知了民众,但还是有不少人对于回到辽东之后的生活是否安稳抱有疑虑。他们倒不是担心海汉会不会信守承诺给出一块地方安置自己和家人,而是害怕据说已经被打回金州城闭门不出的后金军再次发动反扑。哪怕海汉军的战绩摆在那里,很多人也还是坚持认为后金铁骑不可抵挡,先前会输给海汉,只是因为其兵力不足以支撑这种规模的战役而已。一旦从战败中缓过劲来,对方可以集结数万部队反扑,届时海汉还能不能把后金军挡下来可就不好说了。

回到辽东生活虽然是这些人一直以来所期盼的事情,但相较于局势未稳的辽东,倒是贫瘠的皮岛还安全一点,起码后金当下还没有兴兵攻打皮岛的动作。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海汉人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进程,否则今年后金便将举兵攻打朝鲜,顺手就灭掉了已无多少战斗力可言的皮岛明军。不管他们此时是否愿意迁回辽东,但实际上已经是受了海汉天大的恩惠了。

当初东江镇从辽东撤到皮岛,跨海运输前前后后持续了数月之久,期间还将长山群岛作为中转站,才抢在后金之前从辽东救了几万汉人百姓出来。而这些人背景离乡之后,有不少都因为粮食问题陆续死在了黄海中的海岛上。能撑到海汉出现的人都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海汉与东江镇搭上线之后,便主动提出了以援助换移民的方案,替东江镇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而大量原本只能在皮岛等死的百姓,也被组织起来由海汉将他们运往南方的控制区进行安置。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海汉从东江镇手中得到了超过两万名移民,而濒临崩溃的东江镇也因此起死回生,凭借海汉提供的援助卷土重来。虽然有那么一点狐假虎威的意思,但总算是从辽东抢回来一些土地,把金贼给赶到北边去了。

沈世魁倒背着双手,看着码头上的民众扛着大包小包鱼贯登船,心中也是感慨不已。他知道迁回辽东之后,东江镇极有可能便进入到名存实亡的状态。海汉不会坐视东江总兵府的存在,肯定会设法将现有的机构架空,自己这个东江总兵的官职也许很快就会变成虚职,但沈世魁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他认为即便因此失去手中的权力,也总比眼睁睁看着东江镇毁在自己手上要好。

至于海汉人今后会怎样逐步拆分东江镇的编制,沈世魁虽然没有明确的推断,但他知道这将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对于这些无力自保的百姓来说,或许投靠海汉便是当下最为明智的选择了,毕竟不管是大明还是朝鲜,现在都无法像海汉一样给东江镇提供生存物资和军事援助。抱住这条大腿,争取活下去的机会,至少要比龟缩在皮岛上继续等死要好。

第一批登船前往旅顺的皮岛百姓有两千四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壮男子。这些人去往当地之后的主要任务,便是尽快为后来者修建营地和住所,因此他们随身携带的除了衣服等随身物品之外,最多的便是锤斧凿锯等工具,几乎是人手一件,以免到了当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