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八十九章 你明白了吗(1 / 2)

加入书签

“因为这件案子,我们既已正式受理,负责的又是我们的朋友冯子舟。我若守秘不宣,未免对不起他。而且这事已经通了官府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所以她走之后,我还须向冯子舟说明情由,如何发落,听他处断。我估计以老冯一向的为人也会觉得左右为难,不能决定。所以这妇人的结局怎么样,我现在还不知道。”

景墨又静默,心中很难过,可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方法,只是低低地叹息。

一会,景墨又问道:“那王得魁和那姓董的千总之间究竟有什么怨仇?你可也知道?”

聂小蛮摇头道:“不知道。这一节我们也许永远不知。但我相信‘恶因恶果’不单是佛家的说法,也有事实上的根据。我们也用不着深究。”

从这一席谈话以后,景墨本来以为这案子就这样不结而结了。不料三天以后,聂小蛮忽得冯子舟的报告。冯子舟说他曾亲自到镇江去过,打算亲自听听那妇人的故事,再行决定。

谁知他到镇江的时候,那妇人已在前一天投河自尽;她带回去的财物也已散给了邻近受难的人家。这就算是这出惨剧的最后一幕。景墨每当想起了,还不由不低徊叹息。

半个月后,另有一个消息,是何少梅主动来报告聂小蛮的。他偶然遇见了一个旧时的伙伴,叫杜小全,本是董副守备手下的护牟。据杜小全说,他在松江的时候,闻得董副守备已经溺死,有人在江口里捞起了他的尸体,但不知道怎样致溺。又据熟识的人说,董副守备在这一次战事上所得的“战利品”不少。后来他丢了职务,潜往金陵,不知怎样,竟会死在水中;他带走的无数箱笼也没有下落。

聂小蛮把这个消息转告诉景墨以后,景墨曾约略谈论过。

景墨假定当那董副守备带了赃物逃走的时候,王得魁大概是同船而行的。或者王得魁抱着黑吃黑的心思,乘间将董副守备推入江中,他就独吞其财。因为他本是董副守备的下属,干了这件昧良心的事,故而疑影疑声,竟吓得不能自持。

不过景墨这一种推测是否和事实合符,聂小蛮既不愿发表意见,景墨也无从取证,只能成为一个不可解释得疑团了。

关于那件血刀案子,因为聂小蛮企求充分的正确,特地去请教李时珍大夫。检验的结果,果真不是人血,那个被嫌疑的年轻应该算得了昭雪。但是侦查凶手问题,又另起了一番波澜,牵涉到好几个其他的人。这里面变化隐情也很复杂。它既然不属于本案的范围,只能另行纪述了。

【本案完】

这一件小小的案子发生在景墨和聂小蛮刚刚从北京回来的时候。那时聂小蛮连续地破获了“江南燕”和“无头案”,又在北京城解决了“血匕首”的疑案载誉归来,他的名声在金陵城中已是妇孺皆知。

那是九月中旬的一天早晨,街头巷尾突然都开始流传起一起自杀案。发案的地点是城外至诚客栈。死者叫张晋鹏,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留下一封遗书,说明他因为家庭的压迫,婚姻无法接受,便主动地服毒自尽,这消息给当时的金陵街头巷尾带来的冲击委实不能算小,茶坊酒楼中便凭空添上了不少谈论资料,一时之间人人都在谈这个自杀案。尤其是那些三姑六婆之流,十之八九都摇头摆尾地叹息着“世风不古”。

聂小蛮也和景墨谈起这回事。小蛮的见解固然和那班老古董们绝端对立,不过他认为张晋鹏的勇气不足,既然要反抗这让他不能幸福的婚姻,却采取这种懦弱的自杀方式,未免“不足为训”。

第二天早晨,两人忽接到南园沈沛春的紧急消息。沈沛春是前朝武宗朝时候的翰林,写得一手好字,经学上很有根诋。此人是个著名的道学先生,小蛮和景墨与此人虽见过一面,平素并无往还,这时他忽来请教两人,不知道为什么缘故。两人来到沈家,在那书画满壁古色古香的客堂中坐定,经过了几句例有的客套,那位白须飘拂、道貌岸然的沈沛春便连声叹气。

他说:“聂大人,苏大人,我为了不肖的犬子鹭洋,才不得不烦劳二位大人。这孩子书读得越多,却越发糊涂了。昨天夜里他竟然不告而出!刚才我已经打发人往亲友家和他的本城的朋友家里去问过,都说不知去向。试想这样鬼鬼祟祟的举动,我如何能受?只好要请两位设法把这不长进的东西追寻回来,让我切切实实地教训他一番!”

沈沛春的年龄已在花甲以上,体格似乎本来很虚弱,又加上这么一气,便喘咳连声地有些担受不起。聂小蛮的态度仍很自然,脸上微微透出一丝笑容。

他作安慰声道:“老先生,你别这样气急。公子虽不别而行,但未必就一定有什么不端行为。”

沛春坚决地说:“不!聂大人,你大概还不明白我们家庭的情形。读书人家应该得有些家教。我是素来主张严格家风的。孩子做事,必须先禀明了我才能实行。这一次他竟敢越轨行动,显见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从前在家的时候,还算能循规蹈矩,但是这几年他出外求学,难保不慎交了几个损友,因此他也许背地里有着什么不端行为。而且他还是带了一百两的银票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