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8章(1 / 2)

加入书签

说起洗浴室:“欧洲人不洗澡”这个段子在后世可谓是源远流长,人尽皆知。

真正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欧洲的沐浴文化是十分发达的,当时的公共澡堂遍及城市各处,男女混浴十分普遍。

而从14世纪初期开始,一场黑死病在全欧洲范围内蔓延,夺去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性命。

这一场浩劫却成了教会的狂欢,借此机会天主教会开始宣扬一个先进理念:肮脏的躯体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成了圣洁的象征,而那些有足够勇气长年不洗澡的人,甚至会被册封为圣人!就如同中国人褒奖寡妇的贞节牌坊一般。

过去罗马人喜欢洗澡的健康生活方式,被唾弃为软弱的表现,所以教徒在教会影响下总是常年不洗澡也不洗衣服,并引以为豪。

屋漏偏逢连夜雨:古罗马人由于常年用铅做水管,导致身体素质和iq大幅下降,最终无力抵挡日耳曼野人的侵略,于是乎,发达的沐浴文化在教会和野蛮人共同夹击下,消失了。

这也是黑暗中世纪的开始。

作为民众表率的各国王室,在当时教会势力如日中天,不洗澡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局面下,也只能低头认栽:包括著名的查理大帝,维多利亚女王等大批欧洲君主将不洗澡作为个人成就大肆宣扬……

而贵族们为了掩盖身上的臭味,则需要使用大量香粉……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对亚洲的香料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的原由之一。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黑暗中世纪的过去,随着30年战争的开始,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这些都导致了一切愚昧的发源地:天主教会的势力开始日渐衰落。包括荷兰,英国这些新教国家,甚至包括西班牙这种天主教死硬分子,都在洗澡方面抛开了教会那一套鬼话。

原因很简单:在炎热的巴西,秘鲁,智利,在更加炎热的非洲黄金海岸,在超级炎热的菲律宾和香料群岛,不洗澡就会死。

事实上,全欧洲基本上只有笃信天主教的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才在禁止洗澡方面搞得这么变态。其他国家从16、17世纪开始,就已经慢慢地恢复了洗澡的习惯,尤其是新教国家,恢复得更早。

因此,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后世号称优雅典范的法国人,实际上却是全欧洲卫生习惯最糟的。

油画里那些文质彬彬的法国绅士和淑女,其实都是肉体上充满污垢、头发里爬满虱子的脏人,全仗着香水来解决问题。

……

当然了,既然是所谓的“政治正确”,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官方宣传一套,背地里民众不认账的情况出现。

不要洗澡这种由教会发起的,违背人类本质需求的脑残宣传,其实和东方的那些贞洁牌坊一样,并没有什么强制性措施。

亨利四世的母亲坚持一辈子不洗澡,被册封为圣女阿涅丝……亨利四世同样是不洗澡,然而他的情妇和他的姐姐一起在浴缸里洗澡的油画,却大明大方的流传于后世。

贞洁牌坊也是同样道理:每天都有无数寡妇在改嫁,然而牌坊才有几座?

这种“政治正确”的虚伪作风,在后世的美帝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衣着光鲜的白人政治家在镜头前大喊着消灭一切种族歧视,然而凡是去过那里留学生活的人……歧视有没有,谁去谁知道。

……

在1628年这个时间段,在东亚的殖民者,不洗澡的人是没有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凡是活下来的,都是洗澡的。

东亚可不是寒冷的高纬度欧罗巴,这里的高度使得各种病菌时刻都处在最活跃的状态中,印度,巴达维亚,菲律宾的天气,能将一个浑身臭虫和虱子的人在7天内就杀死。

所以,像阿隆索和胡安这种已经适应了环境的殖民者,对商馆里的洗浴室是相当重视的。

引发他们注意的不仅是自来水和马桶,整套精巧的铸铁系统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和关起门来自嗨的天朝上国不一样,欧陆诸国这几百年来可是翻翻滚滚打着过日子的,所以精英阶层对各种军事工业技术是相当敏感。

无论是瓷砖还是那些精巧的铸铁管件,再结合一路上见到的各种巨大而又灵巧的钢铁机械,两位贵族出身的使者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这里的主人掌握着一种强大,神秘的工业制造能力。

“亲爱的胡安,马尼拉的绅士们关于这些明国海盗……好吧,贵族的评价,我现在迫切想知道。”在又吃了一块芒果蛋糕后,阿隆索打算从侧面了解一下这伙海盗。

留着短须,有着一双浅蓝色眼睛的胡安男爵这时笑了起来:“或许我们应该出去走走?”……不久后,两个人便沿着商馆外的滨河步道缓缓往南边走去。

“这里已经有了很多传言,我指的是关于澳门的消息。所以,马尼拉和大员之间的关系,我不认为可以给你提供帮助。”走了一小截路后,胡安开始缓缓组织起语言:“你懂得,有些时候,同一个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