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4章(1 / 2)

加入书签

沈瑜留了几句话没说,主要是不敢评论大画家哪里不好,免得被人当作不知天高地厚。

“他晚年的创作,是用国画的笔墨在表现素描,反倒失去了,中期创作的笔墨趣味。再说白一点,素描的表现语言和国画笔墨的表现语言终究不同。

他延续了徐悲鸿先生的人物画体系,并有所发展,这是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就抖空竹这幅画而言,其笔墨更接近于素描,没有洒脱的趣味。

这幅画,只有简单的落款,很有迷惑性。我觉得笔墨和时间是对不上的。有了这个问题,就不想继续看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沈瑜说完自己的看法,会客室安静了半晌。

刘壁云大概听明白了。

胡洪涛感叹:“真是可惜呀。我年轻时候就看过蒋兆和先生的话,后来做生意赚了点钱,一直想收藏一张他的作品,但始终没机会。

我听说咱们这里出现了一张作品,就急匆匆的过去看个究竟。幸好,没有着急购买。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老弟,谢谢你。”

“您太客气了。”沈瑜回应道。

“老弟,我听说你还在文物商店买了古玩,能不能让我们见识见识?我特别好奇你买了什么古玩?”

沈瑜心里暗骂何年。自己在文物商店买了东西,他泄露行踪,还告诉人家自己买了东西。

如今被人问起,如果自己又不给看,显得自己太过小气,

他拿出车钥匙,对鹿欣说道:“欣欣,我有两个书箱,麻烦你给拿过来。”

鹿欣答应一声,转身下楼。

沈瑜回到座位上,对几位人说:“我在文物商店买了两套书。一套,是90年代的影印版程氏墨苑,一套像是明代的方于鲁的方氏墨谱。麻烦几位也帮我看看。”

不一会儿,鹿欣提着两个袋子回来。

沈瑜把书箱放在一张桌子上,先打开了程氏墨苑。由于这套书是影印版,几人大概看了看,便不再关注。大家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明代的古籍上。

孟凡带着手套,边看边赞叹:“《方氏墨谱》刊刻于万历十六年(1588),收录的墨锭式样分别有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共三百八十五式。《程氏墨苑》成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名墨图案共五百二十式,其中彩色图版五十幅。收录的参考图样包含了花鸟鱼虫、文物器具、人物故事等方面内容,可谓气象万千、无所不包,被誉为墨谱‘双璧’,都是记录徽墨的重要资料。”

白晓玲问道:“沈老板,这两套书都属于相对冷门的书籍,您怎么想到要买它们?”

沈瑜笑了:“我是学习绘画的学生。从开始学习收藏后,慢慢学着用传统的徽墨,研磨成墨汁,用以作画。后来了解到历史上的制墨名家,然后才知道了这两部书。只是,一直没遇到好的印刷版本,今天偶然看到,就立刻决定要买。”

会员,白理事的奋斗

沈瑜翻开程氏墨苑,找到一张玉璧图案,对几人说道:“两部图谱的内容相近,刊刻的初衷都是为制墨者提供墨锭的式样模板。从当下的角度来看,这两部图谱已经不仅仅是作为研究徽墨的参考资料,更是研究明代工艺美术乃至文物收藏的重要文献。两部图谱中都收录了不少古玉的图样,作为墨锭设计的模板收录,可以说是古人的文创产品设计了……”

他打开了话匣子,描述着两部图谱可以研究的地方。说完文化价值,并且还谈起出了程君房和方于鲁两位制墨名家的争斗与恩怨。

并非是他要刻意炫耀。因为,讲到两位制墨名家的轶事趣闻的时候,发觉那位孟会长连续两次白晓玲,似乎眼神中透出一点着急。

白晓玲仿佛没有看到孟会长的眼神,更没领会到他的意思,继续津津有味的听着沈瑜的讲述。

沈瑜猜到孟会长一定还有别的事情,但是既然他们不开口,自己就装作不知道。

胡红涛和刘碧云更是像无事人一样,边喝茶边听故事,十分悠闲。

就在沈瑜喝茶润润喉咙的时候,孟会长说话了。

“沈老板,刚才参观了您的画廊,实在是很感慨。最近几年,咱们滨海本地的私人画廊数量增多,但是,等次和质量上一直和其他的大城市是有差距,不过,我看到了你的画廊,就觉得看到了希望。”

沈瑜放下茶杯,笑着说道:“孟会长,您可别这么捧我,我也只是勉力维持,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画廊说坚持多久。”

孟凡:“你过谦了。咱们本地的从业者可是都听说了,你的画廊已经开始举办大型画展,听说,还有签约画家的作品在钮約销售成绩很好,让很多人羡慕啊。可是——”

他话风一转:“我看了画廊展示的这些作品,从作品的范围和数量上来讲,还缺少一定的广度。我觉得,你可以与绘画协会加强合作。你提供平台,协会组织艺术家创作。这样,不管是对平台还是对协会,都能实现合作双赢。”

沈瑜笑着答道:“您的建议很好,我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