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9节(1 / 2)

加入书签

潘云燕哭丧脸,恨不得咬闺蜜一口。

但又必须忙起来。

场面太大了。

记者们乱糟糟的跟随进来,瞬间被里面的巨大空旷震惊。

一般晨练只开几盏灯不摸黑就行,上课也最多三分之一灯光,现在全部打开亮如白昼。

有一面墙已经按照荆小强最新的要求,挂上了巨大的绿幕,计算机宅男们正在艰难摸索怎么“抠像”。

这个练舞厅未来显然就是个完美的特效摄影棚。

逐渐添置起来的各种机械设备,主要是各种舞台起落架,譬如后世挂摄像机的那种长摇臂,这里可以把人固定在上面,藏在舞台后利用灯光遮掩摇臂,可以演出比吊威亚更加兔起鹘落的飘逸身姿。

诸如此类的设备沿着足球场大小的的练舞厅墙边,堆放好多。

其实都算是给未来歌剧院后台设施做实验储备,在根本无法定制的时代,只有自己做,涉及到的各种气压臂、油压臂都只能画了图一样样找相关厂家做。

这方面长三角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邹珣这姑娘来看了没感觉。

她跳了好些年的民族舞,用不上这些设施,甚至有些下意识的反感跳舞了。

所以呆不住。

但天海一进来,每一样她似乎都能看出来背后意味着巨大的舞台特效。

就像那部《狮王争霸》展现出来的全新架构和舞台气势,完全颠覆了她对舞台剧的感受,和她在宝冢歌舞团感受学习的有天壤之别。

这是种现代化潮流下的新式舞台剧降维打击!

如果是国内大多数还处在舞台剧、话剧这个层面的戏剧人,多半会觉得你这又唱又跳的跟我们不是一个类型,就回避了代差。

偏偏她就是实打实的歌舞剧人。

可以说荆小强在亚洲真正当面征服的第一个同行,就是她了。

欢喜得在各种设备之间到处跑,到处看,又到处问。

没人懂日语。

直到荆小强进来,她一洗之前在镜头和舞台上永远的那种冷峻反串形象,喜笑颜开的跟在荆小强身边问这个干吗,那个又是怎么用……

连荆小强胳膊上坐着的宫泽,她都看不见了。

恭敬又满脸如获至宝的表情,就差摇尾巴。

欢喜的心情溢于言表,当然也挺吸引镜头。

中森已经沉稳的跟着汪茜他们开始热身,十多名文工团员,百余位舞蹈系、戏曲系的师生,摆开来很有气势。

也是按照荆小强和汪茜切磋总结出来的套路。

不同于目前国内所有舞蹈戏曲团体,也跟欧美那套有区别,更主要是融合了荆小强二十年后的认知。

带有相当部分健身操的韵律节奏,没那么疯狂的冲难度,更考虑到延续艺术生命的健康。

所有这一切,加上从hk运来的全套音响器材,都彻底颠覆了焦盆记者的认知。

他们真是带着满满的居高临下感飞过来。

认定过来看到的是个还极其落后的破旧帝国,起码也是个又红又专充满了革命气息的地方。

结果从昨天走在满是法国梧桐树遮掩的浪漫街道开始,充满小资情调的西餐厅,到晚上的涉外酒店,甚至还有人找到了使馆区的荆棘酒吧,再到今天这个充满艺术探索精神的练舞厅。

那么多现代潮流的老克勒,这么多自信优雅的艺术师生,让他们吃惊得不得了。

甚至连之前追着宫泽、罗伯特的镜头,都不由自主的分过来拍下这个难以想象的场面。

这一刻都想着赶紧要把这些照片发回去上新闻头版“新时代の中华”、“帝国の觉醒”!

就像荆小强讲过的那个战场上故事,很多身处时代中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眼前那点得失温饱。

没准儿还会觉得沪海这点小资矫情根本不是全国的模样,哪里能代表这么大的国家。

可在这一刻,恰恰就是这种风气,才是给外界给全世界最需要的桥梁。

二三十年后强盛起来的局面,让不少人已经忘了曾经穷成什么样。

哪怕这个时代的人,也不知道偌大个国家经济已经快崩溃到运行不下去。

才会产生那么多碰撞。

这时候是想方设法要让全世界相信,我们已经不是十多年前搞运动的那个国家。

就像东北邻国要让我们相信他们是商品经济社会一样。

这一系列的采访,可以说是有关部门花多少钱都请不来的这么多记者、媒体,还恰恰拍到的都是最有吸引力最有生命力的环节。

甚至因为焦盆记者开始扩散发送这些新闻,带来不少港台、东南亚记者,都非常吃惊这种巨变,更向他们靠拢的变化。

除了想着来投资开发市场赚钱,当然也会想着各种明着暗着的影响。

嗯,就像大都会歌剧院那边对荆小强每年五百万美元的年薪,更看重的是他这种“投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