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节(2 / 3)

加入书签

亭和林岁午手里分别握着一根削尖了一头的丈长木棍,气势全开地分别护卫在前后两辆马车旁边。

齐万山看着慢慢靠近的灾民,肃着脸抬手一挥……

十来名穿着乌青色鱼鳞甲的官差“哗啦”一声,齐刷刷地拔出了佩刀。

那锐利的寒光瞬间震慑住众人,原本慢慢靠近的灾民,又慢慢被吓得退了回去。

……

高城县县城位于云霄山脉东南处,原本是与云霄径道相连的雄伟关隘,隶属于北疆治下。

孝宗登基后,硬生生将其从北疆划分了出来,单独归属于幽州管辖。

高城县县城三面环山,城墙高大坚固,城门厚重,气势磅礴。

其始建于太祖末年,目的是为抗击与防备北狄鞑虏,如今却成了扼制北疆的咽喉要道,勉强也还算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却依然掩盖不了其偏僻穷困的事实。

高城县县令崔鹏如今已有五十三岁,在此处呆了将近二十年都未曾挪过窝。

他心里倒也没什么不满与不平,毕竟自己本就只是举人出身,能从高城县主簿一路做到高城县县令,一来是因为崔氏乃当地大族,二来也不过是因为机缘巧合罢了。

妻儿亲族都在城内,对于高城县的安危,崔鹏比谁都要看重!

崔鹏立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哀嚎/呻/吟/的灾民,心里忍不住直打哆嗦,看着信得过的同僚无奈苦笑道:“季文,老夫这般见死不救,等百年后去了地府,怕是要遭报应,入不得轮回道了。”

高城县守备齐勇,字季文,比崔鹏要年轻十岁左右。

他闻言却撇了撇嘴,挑着眉直言道:“县尊就莫要往自个身上贴金了,临川、璋德二府两年大旱,官员赈灾不利,最该被问责的是二府府尊,再往上是幽州布政使,最后便是新帝也该下罪己诏,且还轮不上您来顶锅呢。”

崔鹏被他怼得哭笑不得,只好脾气道:“罢了,罢了,季文这逾越之语在我面前说说就是,可千万不能叫外人听了去,……哎,造孽,天不佑人,可老夫却实在不忍眼睁睁看着灾民饿死,总要想个法子才是。”

齐勇思索片刻后,试探道:“高城土地稀少贫瘠,县衙粮仓里储粮并不多,便是大人您私自开仓施粥赈济,怕是也坚持不到半月,不如……,开城门,直接放了这些灾民去北疆?”

崔鹏却被这话吓了一跳,连连摆手道:“万万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先不说燕王是否愿意接纳灾民,便是朝廷事后追究起来,怕是也不会轻饶了老夫去!季文难道忘记当年雍州嘉顺、平阳二县县令的下场了。”

如今藩王与朝廷之间的博弈差不多已摆在了明面上。

孝宗在位时期,嘉禾、平阳二县县令就曾因管辖县内之人丁大量流入梁王封地而被问责,最后冤死牢中!

崔鹏胆小,并不敢以身试险。

刘勇见此,也再无法子可想。

两人看着城外的灾民,一时间愁得头发都快全白了。

林岁晚他们赶到高城县县城外的时候,城门外十里阔野处,已经聚集了许多灾民,密密麻麻瞧着就跟攻城的大军似的。

齐万山领头远远瞧见后,并不敢靠近,下马凑到林晔亭旁边,担忧道:“老将军,眼前这情形,下官总觉得有些蹊跷啊。”

北疆是个什么地方?

不过是一块时时面临北狄侵扰,危险又偏僻的荒凉之地罢了。

普通百姓即便是逃荒,又有谁会想到逃去北疆!

林晔亭驻足瞭望,看着城楼下将近数万之多的灾民,沉思附和道:“确实蹊跷,逃荒百姓自茂城南下被阻拦后,老夫便留意到有人在暗中煽动灾民前往北疆,只是不知其企图为何?”

齐万山闻言神色变了变,讪讪试探道:“……北疆地广,倒是一直都缺人丁,呵呵!”

林晔亭并未对齐万山的猜测多做评判,只是看着高城县城楼上的旌旗目露担忧……,幕后之人的意图,怕是并不在北疆呢。

云霄山以北为北疆。

北疆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大小,更不能完全算是大旻江山!

自/太祖登基至今,云霄山以北便是大旻抗击北狄的第一战场,而所谓的北疆防线也曾在北狄与大旻之间几度易主。

仁宗在位时期,北狄七十六部死灰复燃,大军曾攻破高城,肆虐幽州辽河以北。

燕王殿下领兵出征,将北狄赶出云霄山脉以北八百里。

那八百里疆域便是如今的北疆,也是如今燕王的封地。

夕阳朦胧,人间苍茫,龟裂的大地上有无数的生命在哀嚎。

楼墙雄伟,城门紧闭,林岁晚一行人无奈被拦在了高城外。

“头儿,高城守军实在没胆!属下扣了半天城门,竟是连个回话的人都没有,更别提开城门放咱们进去了!”

回话的兵士刚从灾民堆里挤了个来回,身上的乌青色鱼鳞甲都被挤歪了。

齐万山找了一处偏僻的矮坡扎营,离着逃荒的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