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节(1 / 2)
“陛下登基乃奉天命,顺民意,年号可定为天顺。”
“甚善。”
天顺帝抚掌赞叹:“杨爱卿果真是国朝精忠,朕当效仿父皇,倚为臂膀。”
“谢陛下,臣定鞠躬尽瘁。”
杨思感激涕零的拜谢,心底却打定主意,只做天顺帝的传声筒,否则将有大祸。
正统帝宵衣旰食,杨思成了传声筒。
隆庆帝无权无势,杨思为了活命,成了太后的应声虫。
如今又值新君,杨思彻底成了纸糊阁老,任凭天下人鄙夷谩骂,三朝阁老定能史书留名。
这时。
周易急匆匆进入大殿,一路滑跪到玉阶前,禀报道。
“陛下,平西王畏罪潜逃,只抓到了几十口旁支族人,奴婢已经传讯监察司暗探,搜查冯家踪迹。”
“周爱卿辛苦了,快快平身。”
天顺帝说道:“追查逆贼之事,全权交由周爱卿,凡是与之相关者,可先抓后审。”
“确认为真后,夷三族,以祭父皇在天之灵!”
隆庆帝以子害父的丑闻,天顺帝已经下了封口令,当时听到的人胆敢议论传播,与逆贼同罪。
至于隆庆帝死前说的话,更是严禁外传,史书上一个字也不会记载。
即使有人私下里写出来,也只会被当做胡编乱造的野史。
“奴婢遵旨!”
周易哪能不明白天顺帝的意思,所谓追查逆贼是假,监察百官是真,凡是对陛下有意见的人就是逆贼。
东厂得此支持,想不兴旺都难!
……
与此同时。
京城外无名荒山。
平西王登高望远,大半个京城映入眼帘,脸上尽是不舍与忧愁。
“再晚一年多好!”
平西王从正统帝手中获得京营,麾下十数万精锐兵卒,驻扎在京城附近,一声令下可踏破皇城。
然而平望方才接手半年,京营还不是冯家军。
“父亲,莫要再耽搁了。”
冯泽说道:“洒在外面的旁支族人,拖不了监察司多久,还需尽快去北疆三府。”
平西王想到同族兄弟,惨死于监察司之手,顿时双目泪流。
“何至于此?”
“父亲,一切都是形势所迫。”
冯泽安慰道:“冯家先前不反,以正统帝凉薄性子,最终也落不得好。此番去北疆,投入镇北王麾下,或许能搏得实实在在的军权!”
平西王当然知晓其中道理,所以当初没有阻止冯泽行事,叹息道:“未曾想那句传言竟一语成谶。”
得周督公者得天下!
“非是得周督公,而是谁得了天下,周督公就效忠谁。”
冯泽示意护卫,搬过来个人头黑球,表面以精铁锻造,侧面有个小孔,露出半截没燃烧的引信。
“父亲,这颗名为炮弹的武器,是我花大价钱从禁军手中买来。”
“赵穆就是靠着此物,轻易轰开了宫门,实属战场大杀器。以此为投名状,从镇北王手中换个将军职位,将来再打回京城!”
太监治国
正统七年。
平西王弑君祸国,拥立伪帝,把持朝政。
先皇嫡子赵穆携仁人志士,攻破宫门,正本清源,改元天顺。
一切罪责皆在平西王!
天顺帝令史官编纂佞臣传,记载自大庆开国以来所有奸佞,将平西王列为首位,通传天下。
其他诸如太后、隆庆帝,一个字都不允许记。
子杀父、子杀母都是大不孝,轻则影响皇族威严,重则动摇大庆统治根基。
甚至隆庆帝都不为大庆皇族承认,令史官记为伪帝。
后世有不少研究正统帝之死、隆庆帝登基的专家,根据野史写了几百篇论文,其中有几篇近乎真实,偏偏作者都不信,只当做评职称的工具。
天顺帝登基后,宣布恢复正统帝制度。
唐明远根据后世见识,查漏补缺,新政更加完善。
世家大族或有怨言,监察司就将龙袍埋在其后院,连夜抓捕,火速审理,安排斩首加急名单。
唐明远原本对监察司心怀警惕,然而随着新政推行,毫不遮掩的对外言称。
“得督公者得天下,乃民心也!”
……
天顺二年。
秋。
监察司。
地牢。
幽幽暗暗,终年不见天日。
周易坐在云纹虎皮椅上,从干儿手中接过御茶,吹了吹热气,不疾不徐的品了口。
“还是胡家的茶叶喝着顺口。”
奉茶的干儿拍马道:“干爹愿意喝胡家的茶,是他们家的荣耀。”
捏肩的干儿奉承道:“若非干爹说了话,天牢里那些杀才,定将胡家吃干抹净。”
捶腿的干儿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