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节(2 / 3)

加入书签

匠的情况,得知他是明资匠,拿朝廷的薪水之后,又

赏赐了丰厚的金银之物予他。

阎立本欲言又止。

李世民知他心中所想:阎卿是否觉得赐他金银之物还不够?阎立本心一惊,立刻欠身: “微臣不敢。”其实朕也觉得不够。李世民却道。

李靖和尉迟敬德等都已经回去,殿中只剩下他和阎立本。李世民走到窗户前,太极宫中重要的几处宫殿窗户都换成了玻璃。

有了玻璃后,工部立刻让人研制了平板玻璃,然后第一时间给皇宫换上了。只是现在还没办法做到量产,而且和仙画中所见到的各种玻璃窗相比颜色还不够纯净,但是和之前的窗纱相比还是要好很多。

这就是仙画所说的“科学的力量”。

这一两年,将作监拿出来的好东西可是不少。

李世民现在的观念改变了不少,他也经常在想,工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他想,在后世,既然不存在“士农工商”了,那自然也没有什么匠籍。

以他现在对后世的了解,说不定这些大匠同样是被社会尊敬的。他能想到这一层,那匠人们能不能想到这一层?

凡事怕比较,如果朝廷没有什么举动,那这些匠人们是不是会和朝廷离心,是不是会心生怨怼?所以,李世民明白阎立本的欲言又止。

他语重心长: “阎卿心中所想,朕明白。只是,给单个人的封赏并不能改变整体。而户籍一事,牵扯太多,非一时之功,还需从长计议。

取消匠户乐户,很简单,一道圣旨就行了。但问题是,取消之后的后果。朝廷的工事谁来做?徭役怎么服?如果打仗,怎么保证铠甲兵器?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事情。

阎立本了然,对皇帝深深行了一礼。

身为大唐这艘船的掌舵人,陛下要考虑的比他要多多了。

同时又觉得心情有些鼓胀,这种感觉还是在大唐开国的时候才有过。上次是看到新的王朝诞生,这次可能是看到新的时代诞生。

长安。

用完早膳,孙英娘就急匆匆的掌上了自己的小药箱,和家人打了一声招呼后就如同风一样的跑了出去,一边出去还要一边喊:

“我要走了,要迟到了。”

孙大夫追在后面问:“晚上回不回来

吃饭?”

不一定有时间……”远远的,孙英娘的声音传来, “我下午再让人回来说一声。话没说完,人已经不见影了。

孙大夫啧一声: “一个见习的坐堂大夫,比我这个正儿八经的大夫还要忙。”抱怨归抱怨,言语中的骄傲之情任谁都能听出来。

现在杏林里的同行,谁见着他不夸一句你家女儿有本事?现在太医署的医学院是越来越难考了,不仅仅是长安里的老百姓,各个州县的年轻人们也都来报考。

俨然是香饽饽。

一个是这医学院的师资简直傲视全唐,不仅有孙思邈坐镇,还有太医署的太医们以及从各地请来的名医们,据说上课的时候很少藏私,能学到真本事。

还有一个就是医学院毕业后能够进入到朝廷开办的医院。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医院以后才会是大家看病的第一选择,而且里面的医生们可以说是朝廷雇佣,不说和民间名医相比,但比起民间的普通大夫,那肯定地位要更高。

孙英娘现在就在长安济世医院见习。

长安济世医院,李世民亲自起的名字,取的就是悬壶济世之意,对平民百姓开放。

因为诊费相对公平,不乱喊价,而且医生多,还能住院,因此开业仅半年就已经成为了长安老百

姓看病的第一选择,每天人满为患。

孙英娘一赶到医院,就看到昨夜值班的护士林月娘正在被一位泼皮纠缠。

那泼皮似是喝了酒,一脸醉意: “装什么清高啊?谁不知道你们原来是干什么的啊,摸个小手怎么了?我今天还就摸了……

他朝林月娘伸出手,但还没碰到就被孙英娘拿起药箱给推到了一边。泼皮还想要发脾气,孙英娘直接叫了医院里的护卫,让人把他给扔出去了。

“嘴里不干不净,居然敢在医院动手动脚!”孙英娘然后双手叉腰对着那泼皮道: 这里是医院,看病救人的地方。不过你这样的,根本就枉为人。我们有规定,凡是在医院闹事者,以后不准前来求医。

她又对门口的护卫有礼貌的道:劳烦两位大哥把他送到衙门去。利落的处理完,嬴得门口一阵喝彩后,她这才去安慰林月娘。林月娘眼睛红红的: “谢谢你啊英娘。”

她之前是官妓,后来朝廷关闭了一些官方经营的青楼,把她们这些官妓都放良了,还选了一批到护士学院去学习,林月娘就是后者。

她在护士学院学习了一年,这个月才来医院正式当一名护士。

刚才被泼皮调戏,过往记忆里的那种恐惧感一下子就涌了上来,让她僵立在当场,愣愣的,一动都不敢动,好在英娘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