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节(2 / 3)

加入书签

老妇人看向自己的孙子和孙女: “听闻金陵开了大学,又设了农学、医学、儒学、博物学和算术等不同科目,而且还招女子。老身便想着送这孙子和孙女去试试。

马瀛蓬早就听过金陵大学。

陛下在金陵近郊圈了一大块地,仿照仙画中后世的大学建起了学校,又设置了几大科目。还曾经因为把儒学和其他几门相提并论而受到了一些士人们的反对和攻讦。

如果是仙画刚开始的那会儿,他们的声势可能会大很多。但是在仙画已经播放了这么多期,时长达到近两年之后,一切都已经天翻地覆了。

大部分的人甚至包括大部分的读书人都觉得这样的设定没毛病。

有人甚至愤愤不平的指责那些人——你们难道还想要阻碍科学的发展,让华夏全方位的落后于西方才满意吗?

即使是儒学,也要思变才行。

于是,朱元璋很顺利的就推行了一些政策。马瀛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她只觉得遗憾,这科目居然没有天文学。不过她也知道,天文学在这时候还太过飘渺,专门研究这个的

人也少。

只希望后续科学发展,能够把天文学单列出来。到时候,若是可以的话,她想去当个老师为天文学培养一点种子。

她就称赞老夫人眼光长远。

老夫人拍了拍身边孙女的肩膀: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这孙子吧,读书不太在行,但是从小愿意跟着他舅舅去外面折腾,看这个花那个草什么的。老身想着,那不如让他去考个博物学或者医学,看看他有没有这个命。

“反倒是我这个孙女,从小聪明。这世间女子,若是能有其他出路,又有谁愿意一直被困于后院呢?所以索性一咬牙,也让她去考考看。反正仙画也说了,不要成亲太早。还有时间让她自己先扑腾扑腾。

马瀛蓬很佩服这位老太君。

虽然仙画这么说了,但民间十三四岁嫁女的却还是很多。能这样想的,都是真心为孩子打算的。那少年腼腆道: “我就想学生物学。”

他觉得那些细胞啊进化啊什么的特别有意思。

少女却活泼很多:“我想学算学,以后我要和王贞仪一样,当女天文学家。”

当他们知道马瀛蓬是因精于历数应旨去金陵的时候就更热情了。两个少年人围着她讨教了不少知识,尤其是女孩子恨不得直接就拜她为师学习天文。

“到时候你若是还有兴趣,可以来找我。”马瀛蓬觉得少女的确聪慧,也起了爱才之心。就这样,船只顺顺利利的到达了松江府。

松江府的码头可比昌黎县的要大多了,也热闹多了。南来北往的商船和客船都在这里集聚,然后再经由长江一路进入到内陆各个城池。

我上次来这里的时候,这儿还只是一片滩涂。刘公直感慨道。

那时候禁海,码头最多也就跑跑江运,但松江不如苏杭,来这里的船算不上多。但如今,海运一开,松江府顿时就变得重要起来。

“其实不单单是因为开海,还因为现在松江这边的棉花已经采摘了。”有和他们同船的客商笑道, 所以你们看这来往的商人们,有一半都是为了棉花来的。

马瀛蓬有些惊喜:“我们也曾听说松江在试种棉花,这么快就丰收了吗?”

客商道:“和西域那边以及海南崖州那边暂时还比不了,但那两个

地方都远,所以大家反倒是来松江的多。陛下还专门派了农官到这儿,收成算不错。

马瀛蓬和刘公直正好要在松江这边换船,便索性在这边住了两三日。

松江府原本不大,但整个城市却呈现出一股朝气蓬勃的气象,而且很多地方都在建房,据说是城内的地盘根本不够用了,因此都在向外面扩。

她也见到了松江布,比麻布要更加的柔软很多,品相好的松江布完全可以和普通丝绸相媲美,但是价格却要便宜很多。

还有各种用棉花填充的被褥以及夹袄等等。

马瀛蓬买得不亦乐乎,要不是丈夫阻止,恐怕行李又要增加好几个箱笼。

布庄的女掌柜笑道: 这可要多亏了黄道婆老人家发明出来的织布机,织起来又快,而且织出来的布质量还好。现在我们这儿,几乎是家家都有织机,那做织机的工坊都忙不过来了。

她说道松江府还为黄道婆建了祠堂。

马瀛蓬和刘公直都点头: 应该的,饮水不忘挖井人。

马瀛蓬见松江府的街道上很多女人出入,比她在其他地方见过的都要多,而且看上去都很匆忙,布庄中也不乏女伙计,不由得有些好奇。

女掌柜脸上泛起笑意:“那没办法的呀,现在咱们松江家家户户都忙,不管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是要干活的。男人么,就下地侍弄棉花,女人就在家织布。实在找不到人了,女人自己去乡下收棉花也是要去的,谁不想多赚点钱呀,您说是吧?

而且,现在世道不一样了,谁要说女人家大门不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