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节(2 / 3)

加入书签

一成为了一体,才能更好的让朝廷的统治延续下去,才能长治久安。

原来,历史上的那个自己竟然成功了吗?!

只是为什么,后世之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

董仲舒心中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却又忐忑不已,一时之间七上八下,只觉时间漫长,煎熬得很。

【在秦汉的时候,这样的划分符合社会的现实情况。毕竟那会儿田地出产少得可怜,要是种田的人少那赋税也就少,朝廷巴不得让人都去种田。而读书人,更是少数,管理国家离不开知识分子,儒家鼓励教化,推行教育本就是他们擅长的东西。】

【但到了后面的朝代,社会情况已经不同了,再用这样的模型去套,那就极大的限制和禁锢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儒家看来,只有接受了儒学的读书人才算是知识分子,才能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僚阶级,成为人上人。而科举只考《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其他的像是工人和商人即使你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或者是物理机械知识等等,那也只是“奇技淫巧”,也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依然只是底层,被人瞧不起。像隋唐的时候甚至规定,工商不得入仕。】2

一家客栈的门口,满面风尘的旅客被赶了出来。

二楼的窗户上,戴着冠的年轻士子一脸嘲讽:“不过区区一匠人,竟然也敢妄言读书一事?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客栈老板小声弯腰对旅客说着抱歉。

赢政想到了和自己关系复杂的大商人吕不韦,心情开始变得不那么美丽。

吕不韦虽然被自己所杀,但他在世的时候的确是当过秦国的相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鲁国人公输班因为技艺精巧,还要被诸侯称一句“先生”,更别提曾经活跃在朝堂之上的墨家。

商人乱政!他的确不喜。

但在后世,工与商竟然变得如此没落吗?

赢政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秦朝,深深的感受到了历史的莫测。

不过,既然被孤知道了这个结果,那就一定可以改变它!

赢政微昂起头,如此想道。

授命与天!3

他乃天子,天命亦能为他所用!

而在被提到了的唐朝。

李世民本以为这一篇应该没大唐什么事,心情还挺平静,却没想到一开始就被作为了反面教材,于是,一不小心就揪断了一根胡须。

他略带怀疑:“此条规定竟然是错的?”

既是问别人,也是问自己。

众臣们同样心思浮动。

魏征敢于直言,同时也不忌讳自己曾经的错误,开口道:“在工商之中,的确也存在着才智卓绝之人。

比如那北宋的毕异,就只是民间的一个小作坊主而已。

尉迟敬德是武人,心思大大咧咧,没想那么多,当下冷哼一声:不过是门阀之见罢了。

他出身铁匠,原也属于匠籍,只不过生逢乱世这才挣得了一世功名。在他还在民间打铁的时候,也见惯了世间冷暖。4

尉迟敬德此话一出,出身名门的几位开始剧烈咳嗽起来。

李世民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轻咳一声。

尉迟敬德的话中未尽之意,李世民看得更深——对工商的歧视无非是因为在魏晋时期,士人阶级对日渐富裕、手中握有大量金钱的商业阶层的恐惧罢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益,所以才进一步的固化了这种歧视和偏见。之前,工商阶级是可以做小言的,但自隋开始,连小官都做不了了。

一条不能出仕的规定,直接断了青云路。

李世民虽然很想让自己的姓氏成为一流世家,为此还攀上了李耳……咳咳……但他也明白,如果朝堂只指望世家,势必造成专权。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普通的士族,来打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关陇门阀,还弄出了一个《氏族志》。

而现在,他的视线所及范围又稍稍的往外扩大了一些。

或许,不只是普通士族可以用,在他们之外,还有更多的更广阔的人才可以为大唐所用!

在座的几位凌烟阁老臣,对自己的君主都非常的了解,看他此时的脸色和眼神就明白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长孙无忌在心中暗想,工商不能出仕这一条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废弃了。

他默默的盘算,是不是要现在就开始布局投资,比如搜集天下优秀的匠人和商人之类。

果不其然,大家就听得李世民说:“众爱卿觉得,把这一条改为工商之籍,改业三年后即可出仕,如何?”

路要一点一点的走,饭也要一步一步来。

大家犹豫了一下,觉得这样应该不会引起什么反弹,于是纷纷点头:陛下圣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适行的真理。大家一股脑的都想要去参加科举,所有人都拼命的想要摆脱“工”和“商”的身份,“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这就导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