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节(2 / 3)

加入书签

办公室里坐满了人,除了公司员工,还有一些狄思科没怎么见过的生面孔。

人家明显是在开会的。

他向两个崽招招手,又使个眼色,示意他们赶紧出来,别打扰人家工作。

结果这俩破孩子假装看不见,挨在杜金金身边,分吃一包牛肉干。

“每个单位有两次机会,咱们已经浪费了一次,所以最后一个一定要谨慎。”于童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响起,“航天事业和农业科技事业确实比较符合主旋律,但是,咱们这次要竞标的是北京的项目,剧本的主题如果没有代表性,不具备北京的调性,那么第二次提案仍然会被市委宣传。部毙掉。”

狄思科绕到杜金金身边坐下,用腿将两个孩子夹住,低声问:“你们最近在搞什么项目?”

杜金金也小声地回:“电视剧。市里要冲击五个一工程奖,公开招标征集电视剧故事大纲,我们第一轮筛选时被筛掉了。”

“为什么会被筛掉?”

狄思科在过年之前就听于童说过,要收集电视剧剧本,参加市里的电视剧招标活动。

于童的影视公司已经制作了三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

电影市场不景气,票房不太理想,但三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口碑都还不错,她打算将重心放在电视剧上。

正好赶上市里要引入竞争机制搞创作,集中优势兵力拍精品电视剧,于童就想参与竞标,拍一部有代表性的精品出来,如果能得到五个一工程奖,也算是让公司有了代表作。

没想到,他媳妇的剧本,竟然这么快就被刷掉了。

杜金金用气声说:“上一个剧本是讲空中小姐和国际航班的,虽然挺时髦,但是不够符合主旋律。所以,今天又把几位编剧老师都请来了,大家重新合计一下。”

狄思科点点头,停止了交谈,侧耳听着于童跟几个编剧的讨论。

有个老编剧提议,可以写一个知青的本子,通过描写知青七十年代下乡时的心酸,八十年代返城的艰辛,改革开放创业时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小见大地影射一个群体在新旧时代交替时,面临的各种选择和挑战。

于童听编剧介绍了大致思路,便打断道:“如果涉及到知青和创业,那拍摄地点基本都在外地,下乡时在农村,创业的话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珠三角。如果由咱们自己拍,这个本子完全没问题,我愿意出资拍一部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但咱们现在要考虑市里的口味,要提交一个能代表北京的剧本。”

狄思科心说,这题他会啊。

于是,他缓缓举起了手。

“狄主任请讲。”于童状似客气地点名。

所有人都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发现是“老板爹”以后,不由笑了出来。

以防两个崽乱跑,狄思科用大长腿控制住他俩,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不要笑啊,不是集思广益嘛,我也能提供点思路。”

“那就请狄主任讲讲吧。”

“最近这两年,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企改革了。你们可以把创业部分改成知青回城后,接父母的班进入某个国营大厂工作。他们都是从小住在工厂家属院的大厂子弟,经历过工厂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也见证了工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如何风雨飘摇,然后再弄个英雄人物出来搞国企改革,率领全厂起死回生,让老厂重振雄风什么的。”

然后狄思科跟说书似的,给在场众人介绍了北方日化厂的改革经历。

“国企改革和菜篮子工程就是咱们市里最近的主旋律,你们要想让剧本过稿,写这个题材准没错!”

他可是时刻走在“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不过,你们要想写国企,作者们必须下去深入生活,最好能请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企业基层干部进行座谈,这样写出来的本子比较严谨。”

于童暗道,要是真的写这个题材,有二狗子一个就够了。

毕竟是真正实践过的。

她看了眼手表,已经快六点了,而且两个小崽已经干掉了大半袋牛肉干,她当机立断宣布散会,让几位大编剧都回去斟酌斟酌。

狄思科跟在她身后毛遂自荐:“于总,你们这个项目,我可以帮忙呀!可以介绍那几位编剧去北方日化厂实地考察一下,那边肯定积极配合。”

于童伫足,回头问:“你不会是想用我的电视剧,给你们的企业打广告吧?又想损私肥公啊?”

“我现在又不是企业领导,算啥损私肥公啊?不过,你要是能以一个真实的本地国有企业为背景,市里肯定会给这个本子开绿灯。”狄思科笑嘻嘻道,“如果不想选北方日化厂,也可以选别的工厂啊,最好能选我们区里的企业,到时候我帮你打打前站。”

于童拿他没办法,挥挥手说:“等我们定了方向再说吧,咱先赶紧回家,晚上有小狗来跟胖大胖二相亲!”

“这么快啊?早上刚登报,下午就来相亲了!”狄思科赶紧坐上驾驶位发动汽车,嘿嘿笑道,“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