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176节(3 / 3)

加入书签

薯便小涨一些。

不过涨得最厉害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前些时日大郎把红薯粉的方子传播了出去。剩下的那一次,便是这一次的红薯片。

这时旁边紧挨着他们俩坐着的人便说道:“再等等也无妨,但也莫要等太久……别忘了,那农官教授咱们种植时,可是每一次都特意说过,头一年刚种植的产量不高,咱们才能卖得那般的好价钱。但等到后面种植的多了,这价钱不出意外便会下跌不少……”

经过在农学院里培训过后的农官,被分配到各地教授百姓种植各种农作物时,还会讲解一些农产品经济相关的事。

而这也是他们在农学院里学习时,林立文特意教授给他们的。

在林立文这里,时下的农官都可以看做农村技术人员。

好的农村技术人员不仅是只教授百姓种植农作物,帮忙解决种植上的问题,还要尽可能的帮他们如何更有经济头脑的去种植,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

有道是“谷贱伤农”,任何一种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后,都会对它的价钱产生不小的影响。若这时候百姓再一味的盲目去种植,那么他们当年的收入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作为教授百姓种植的农官,便需得将这些经济思想都灌输给他们所教授的百姓。

这般实施下来后的效果,那是十分的明显的。

因为时下的老百姓,莫说有什么经济思想了,他们好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自己所待的小镇。

而过去,也很少有这么多的商者愿意跑乡下去这般收购农产品。

如此这般的常年待在村子里,对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便真的只知晓地里的农作物长得好便欢喜,长不好便难受。

可如今的许多老百姓,他们便是还未行商,也依旧很少离开村子,去到外面更广阔的地方开阔眼界。但是农官们在教授种植技术时,会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经济思想。再有商者们这些年为着新农作物频繁下到各乡下收购,老百姓跟商者多往来几次,便也增长了些见识,积累了些经验。

还真当得上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