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节(2 / 2)

加入书签

把地交到杨大爷手里,他可算得上是兢兢业业,虽没说什么豪言壮语,但沈伯谦也看得出来,他是一门心思的想把这些地种好,多打粮食。

前些日子,杨大爷就跟村里几家合伙育了稻秧,还请了两个短工,加上他和杨风,把水田细细的理过一遍。

等秧苗一出来,就能插秧种水稻了。

旱地也起早贪黑的收拾好,就等播种,可是种什么,杨大爷还要跟沈伯谦商量商量。

因为沈伯谦早前就提过,说他什么都想种。

本地种麦子的少,冬天地都是歇着的,开春儿水田肯定是种稻子,但旱地就算是不种麦子,那能种的也多了去了。

真要想什么都种,光是种子就要费不少功夫。

杨大爷把自己的考虑一说,沈伯谦依旧是那句话:什么都种,种子就从各村收吧,要是没有的就去县里跑一趟。

见他这么坚决,杨大爷也没再多说,毕竟种的庄稼样儿数多,其实也就麻烦一些,最后还都是一样的打粮食吃饭换钱嘛。

沈伯谦以后是想常驻的,所以也跟着了解了一下本地常见的一些作物,免得被人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这一看还真是不少,大概是东吴王朝期间开拓海运的缘故,不少海外的东西提早传了进来。

除了此前见过的辣椒、胡萝卜之外,还有不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很快,他跟杨大爷一起定下了十五亩旱地要种的东西。

粮食类的肯定占大头,玉米、高粱、谷子、长生果(花生)各两亩,红薯、大豆、胡麻(芝麻)各一亩、芋头、海芋(土豆)各半亩;

剩下三亩地,两亩种棉花,余下一亩种两拢烟叶给陈老爷子他们。

他之所以种这么多东西其实也是有考虑的。

一来是想了解一下各种作物的产出情况,二则是看看有没有深加工的可能。

小平同志说得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剩下大半亩地,沈伯谦拍板,全种成瓜果蔬菜。

冬天蔬菜的贫瘠,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已经深切感受到了。

温室大棚搞起来不容易,但多种点儿菜弄点儿干菜存起来不难吧。

以后再买片山地,种点果树什么的,做果酱、做罐头,寒冬腊月也能添点儿花样儿,日子在哪儿都要好好过,千万不能委屈自己。

不过,要种这么多东西,他上下嘴皮一碰的倒是容易,但杨大爷可就跑断腿了。

大半个月忙的不着屋子地儿,各村跑着买种子、分秧、插秧、雇人、安排饭

忙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杨风当然也被他爷爷叫去帮忙,去各村跑着收种子,顺便打听一下各村都有什么果木。

小妹一个人料理家里的事儿完全没问题。

不仅能准备四五个人的午饭,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有时间抱了一窝小鸡崽儿养在院里。

沈伯谦活儿是不会干,但也没闲着,帮忙送饭,算账结算工钱什么的,也做的得心应手。

毕竟他是个秀才,不下地也没人说什么,人家可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

这期间他大姨和二姨来了一趟,见沈家里里外外都料理的不错,才算是放心。

沈伯谦也忙里偷闲,跟着大姨二姨去了一趟陈家坳给二老报信儿,省得他们担心。

趁着人都在,他又把自己在村里守孝的打算、给大姨家卤汤,还有刘家分红的事儿都说了说。

陈老爷子再次感慨幺女的命不好。

外孙子以后肯定是现成的举人老爷,可幺女她眼看好日子都到眼前了,却也没过上一天。

又高兴外孙子向着老陈家,对他大姨二姨都这么好。

有啥好事儿都不忘帮衬她们。

听他大姨说,这卤汤可是能挣不少钱,老马头现在都开始把家里的事儿交给他大姨管了。

为啥?大闺女嫁过去这么多年了,马家可一直都是老太太当家。

凭啥现在让她学着当家呀,那还不是因为外孙子给的卤汤嘛!

大闺女说了,卖这个卤味十来天赚的就能顶上马家卖猪肉一个月,而且这活儿还松快。

唉,可惜,二姑爷人虽然好,但却老实巴交的不会做生意啊!

二闺女也是个软性子,见人都不敢多说话,卤汤给了她也是白搭,宝贝外孙子这事儿办的对。

再说了,徐家那个老不死的,无事还要搅三分呢,真要是把卤汤拿回去,恐怕钱没赚到先惹一身骚,指不定又怎么闹呢。

他把这话一说,二姨陈金鸽连连点头,说她也是这么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