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157节(1 / 3)
果然,两个闺女的画稿印刷上市后,销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小幅度的提升。
上个月周青林去结账时,两本画册可是比前一个月多结算了一百多两银子呢。
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从来都是不会错的。
而周青林虽被拍在了沙滩上,可心里却是喜滋滋的。
这一日,周青林依旧和往常一样按时上值,可到了翰林院后,就看到好多人围在院内告示栏前正讨论着什么。
这告示栏粘贴的基本都是公文,不知道今日贴的是什么内容,会引来这么多人围观。
周青林有些好奇,于是也凑上前去,结果看到上头贴着的是一份吏部发给翰林院外放名额的公文。
这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吗?
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想到这段时日自己去吏部时,得到的回答都是已满已满,怎么突然又有名额了呢,周青林心下疑惑,于是就细细看了起来。
等看完之后,周青林终于明白为啥这份官缺会剩下来了,因为没人看得上,不但官职小,且还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苦差事。
南川知县,正七品官。
不过让大家排斥的并非是官职的高低,而是南川县是个十足的贫困县,由于当地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导致田地里的收成比起其他县要差上许多,该县每年向朝廷交的税赋都是垫底的,可以这么说吧,就是朝廷对南川县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自给自足就可以了,可惜对方还是做不到,这不,南川县的百姓每年都巴着朝廷的救济粮救命呢。
这让景康帝头痛不已。
而现在的南川知县是同进士出身,在任已经十九年了,十九年里,他一直想挪个地方来着,可这样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县,哪里有什么政绩可言,要不是实在找不到人替换,皇帝早就把他给换掉了,所以只得睁着眼闭着眼让他一直在南川知县的位置上待着。
可现在吏部为啥又要安排人过去了呢,那是因为窦知县要致仕了啊,本来前年就提出来了,可是上头没给批,原因还是实在找不出接替的人。
其实这几年吏部也不是没有安排人过去过,可那些人不是半路大病一场不能继续上任的,就是一接派官文书就直接辞官的。
话说哪个当官的不想前程远大、升官发财呢,可要是吃几年苦后能熬出头的,倒也可以试着熬个几年,最怕就是像窦知县一样,一呆就是十九年,那岂不是见鬼了吗。
所以与其每日吃苦看不到前程,那他们还不如早些回家吃老本去,反正到南川县这个穷乡僻壤后,还不是照样吃老本,最起码在家里不用吃苦受罪不是。
是以,窦知县只能继续留在那里,可现下人家实在熬不住了,一个六十五岁的老知县,不说看个公文都模糊不清要旁人代劳,就是牙齿都掉得差不多了,你上头再压着不让人家致仕,不是太缺德了吗。
所以昨日景康帝收到窦知县的致仕请求后,就给批了,着吏部尽快安排人过去接替。
这下可让吏部官员们犯了难,想来想去都找不出愿意接替的人,后来有人出了主意,“翰林院里不是有五十多名新科进士吗,不如让邱掌院问问吧。”
吏部尚书一听,立马点头,好主意。
于是就写了公文给邱掌院送来了,意思让他看看翰林院有没有合适的人。
邱掌院自然知道南川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再说,真有好的位置,人家也不会往他这边送了,不过到底是和自己不搭嘎的事,所以他也没在意,只是邱掌院也是个聪明人,想着与其自己举荐得罪人,还不如直接贴出去让大家自己看着办,等过个两三天,那自己就可以和吏部尚书交差了,实在是没人愿意,他也无奈啊。
要说没人愿意还真不是邱掌院瞎猜的,这不,那些庶吉士看过公文后,都摇着头走开了,好不容易过了朝考,等三年后自己就可以馆选派官了,他们是有多想不开才会往穷乡僻壤扑啊。
话说,那南川县的“事迹”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所以想骗他们去,没门!
至于那些老翰林们就更不必说了,同样是熬,京城怎么也比小小的南川知县好吧。
于是公文一贴就是三日,正当邱掌院准备过了今日就和吏部那边说一说找不到人的事,结果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你说什么!”
邱掌院不可置信地盯着周青林,“周修撰想外放到南川县!”
周青林点点头,“正是。”
看到对方语气这么坚定,邱掌院觉得自己看在定国公的面子上,他怎么也得劝一劝,想了想,他又开口问道:“周修撰你难道不知道南川县的情况吗?”
“下官知晓的。”周青林笑道。
知晓那你还去,这不是傻吗,邱掌院心道。
周青林当然知道邱掌院心里是怎么想他的,也知道对旁人来说自愿要求去南川县确实有些傻,毕竟一个常年靠朝廷救济过活的县,知县要想在那里做出政绩来,压根就不可能,真要是过去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