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59节(2 / 3)
,可行。
就是目前少部分同志的思想没有转变,一些地方也还不知道清河试点的好处。
“既然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宣传政策上下功夫。”向书记说,“首长,我有一个提议。”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31 11:59:01~2022-03-31 20:4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能说话就别bb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orever、shripbb、晓、夔愫 10瓶;行云 2瓶;金茂府小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次向书记听说苏葵还会写文章, 回去之后,就把苏葵登在报纸上的那几篇文章都看了,也了解到了她文章引起的反响。
没想到她这次创作的小说, 竟然是以清河乡试点为题材, 更没有想到, 会因为她的这篇小说,引起人民大众对解散公共食堂一事的广泛关注。
一说到宣传, 他就立刻想到了苏葵。
“向同志, 你有什么提议?”
“我建议, 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来宣传。”
向书记说道:“首长,近日有一位作者在报纸上连载了一篇小说,是以清河大队的试点为题材。”
他向首长解释了这段时间有关《清河乡之变》引起的讨论以及大家对于这本书提到的内容的关注。
“这位苏葵同志创作的小说, 一直以来都深受人民的喜爱。”他先是说起了这位作者以前写过的小说都受到了怎样的欢迎,然后道:“最重要的是,首长,这位创作小说的同志就是清河大队的人, 也正是她提出了这次试点建议。”
首长问:“就是这位同志提出了这个建议?”
向书记具体讲了讲当初的事,说道:“这位同志有能力创作出受到群众广泛喜爱的作品,作为提出者和参与者, 在作品中又能更深刻地反映此次试点事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作品的特殊性,将其作为此次事件的宣传口。”
首长思考起来,问:“几位同志, 你们都有什么看法?”
韩文昌是听说过苏葵的文章的, 说道:“这位同志的文章我也听说过,确实非常受欢迎, 影响力遍布全国。”
另一位书记也关注过之前的事:“首长, 这次清河大队试点的事情之所以很快在群众中传开, 确实就是由这部作品引起的。”
又有人点头:“能够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首长,我认为可行。”
也有人有所考虑:“如果是文学作品,我们还要考虑到读书的门槛。”毕竟这个时代还有许多人是不识字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将宣传队利用起来,像以前一样上面的同志领会,然后对下面的群众宣传。”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拿出对这次宣传口的重视来,群众自然都会想到办法来参与。
经过他们再三讨论,确认了这个方法有利,在此之外,如果有其他的宣传方法,也可以再讨论,同时进行,多管齐下。
首长点了头。
有人提出:“就是这部作品必须要进行把关。”
作为宣传阵地,事关重大,当然不可能不经过审阅就随便让它成为代表。
首长笑道:“那这件事就交给宣传部的同志负责。”
此时,苏葵还不知道她的作品已经快要上天了,她正在接受京城来的教育部的同志的采访。
他们一共来了三个人,是教育部办公厅的两位干事,还有随行的一位《华夏日报》的记者。
对于这个“教育模范”,上级领导非常重视,如今国家教育水平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时候,人才奇缺,能够多培养一个人才,就能为国家的贡献多出一份力量。
而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小同志,却以一己之力,带着一个班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并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模拟和联考的建议,使整个江省在此次高考中都取得不菲成就。
这次对她的采访,他们亲自来到清河大队,又收获了一堆队员对“葵花又要上报纸了”的惊呼。
两位干事年纪都比她大很多,态度都很和善,“苏葵同学,我们想问一问,你是为什么想到提出这样的方法的?”
“我是想着既然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资源,那就绝对不能浪费,将所有能统筹的力量统筹起来,大家集中力量,才能更好的进步。”苏葵说道,“能够大家一起进步,才能为国家奉献更大的力量。”
“好同志!”干事夸道,“自己有了成就,还不忘带着别人进步,苏葵同志,有这种奉献精神,这个教育模范你当之无愧啊。”
记者也笑了,说她的话记录下来,到时都可以直接登在标题上了,这个同志很有他们内部的作风啊。
他们又问起她的学习方法。
苏葵说起了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