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6节(1 / 4)

加入书签

“唉,王宝玉说是不参与战事,到底还是顾念旧情,暗地相助了诸葛孔明。”司马懿叹气,不用说,这么先进的设备,一定出自于彝陵。

“末将认为,可派出一队人马,拦截烧毁蜀军的木牛流马,断其粮道。”张郃见司马懿没有出兵的意图,退而求其次,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将军不必急于一时,蜀军虽有木牛流马,流连往返不知疲倦,但蜀中连年征战,粮食欠收,终有缺粮之忧。”司马懿不同意张郃的提议,诸葛亮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由着这边的军队绕远去打劫军粮,去了只有损兵折将的下场。

“大都督,我军长此以往,军粮消耗亦十分严重。”张郃提出的问题很客观,光考虑蜀军缺粮,魏军这边同样有这样的烦恼,朝廷方面要的是最终的取胜结果,司马懿一直都是这样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急性子的人真是跟他耗不起。

“呵呵,不知对王宝玉该爱该恨,昔日他有意放走一人,却被我所用,倒是解决了我军的粮草之忧。”司马懿呵呵笑了起来。

司马懿说得这个人,正是当初被王宝玉放走的邓艾,在司马懿的照顾下,邓艾担当了豫州的典农功曹,专门负责粮食生产。

邓艾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差,严重口吃,半天说不了几句话,却是个实干家,而且还是十足的工作狂,天天喝了鸡血似的,挥霍不完的精力。

邓艾带领百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粮食,同时开通漕运之路,一时间,豫州成为了魏国的粮食主产区。

此时邓艾正押运着大批粮草赶来前线,数量足够魏军吃半年有余,司马懿自然有恃无恐,下定决心要把持久战坚持到底。

司马懿的想法没有错误,张郃也对此表示赞许,但是,魏国朝廷对此却议论纷纷,王朗、曹真的相继陨落,这份冲击并未散去,大家几乎都一致认为,司马懿的做法是懦弱之举,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司马懿官居要职,但却并没有较大建树,每次打战但求无过,不求进取,以保存实力为主,奸诈可恶。武将们更是对这种打仗方法呲之以鼻,魏强蜀弱,硬碰硬打一仗又能咋地,按兵不动,那就说明司马懿怕了诸葛亮!

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到了皇帝曹叡的案前,开始曹叡根本不予理睬,架不住数量太多,其中也不乏再次提及司马懿狼顾之相,如此坚守不战,或另有企图,理当重视。

陈群的态度很坚定,既然选择了司马懿,那就放手让他去做,朝廷最好不要干预,但统领兵权的太尉华歆却挺不住了,大家都说他的权力有名无实,照比司马懿还不如。

华歆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强烈要求司马懿出兵,而且还分析了战况,诸葛亮将兵力集中在西部祁山,汉中之地必然空虚,如果此时再出奇兵走褒斜道,势必可以一举拿下南郑城,让诸葛亮后院起火,不能相顾。

耗费军粮无数,战争总没有进展,曹叡最终还是接受了华歆的建议,一道圣旨秘密传给了司马懿。

风火家人

接到圣旨的时候,张郃刚刚离开不久,司马懿拿着圣旨长吁短叹,不尊肯定不行,抗旨不尊便会落下口实,一家老小都难逃一死。

但如果顺从朝廷方面的意思,无疑十分冒险,要知道蜀国大将魏延依旧还留在汉中,魏军主力如果反过来被魏延和诸葛亮包抄,后果不可预料。

思来想去,司马懿还是又把张郃叫了回来,让他带领五万大军,秘密前往褒斜道,同时一再叮嘱,要是道路畅通,一定抓紧返回。

张郃兴奋不已,憋屈了这么久,终于有仗可打,立刻就想领兵出发。司马懿却告诉张郃,一定要分批撤军,不要减少锅灶,要让西部的诸葛亮觉得,守卫天水的兵马并未减少。

张郃依计而行,足足用了十几天,才从战场上弄走了五万大军,沿着密林行军,赶往褒斜道。

诸葛亮并没有发觉此事,还在为如何攻破司马懿的防线而烦恼不已,百思而并无良策。人在无助之时,往往都希望得到上天的启示,诸葛亮也不例外,就在这天上午,他用王宝玉算卦的方法,用三枚铜钱摇了一卦,卦象正是《风火家人》。

还没来得及细看,一位神秘人物到访,而且对诸葛亮而言,还是重量级的,正是他的岳父黄承彦。

“孔明,只顾着打仗,是不是将妻儿老小都忘记了!”黄承彦上来就责怪道。

“岳父所言极是,孔明确未曾好生照料月英,母子三人此时正在彝陵,依附宝玉。”诸葛亮毕恭毕敬的说道。

“王宝玉倒是真有本事,当初竟然未曾看出。”提到王宝玉,黄承彦的脸色好了许多。

“宝玉对岳父大人一直心怀感激,若非岳父当年收留,他难有今日。”诸葛亮道。

黄承彦离开卧龙岗,受到一位高人的指点,进入终南山修炼,虽然进展平平,但如今看来,气色红润,鹤发童颜,不乏仙风道骨的味道。

“孔明,我此次前来,只为一事,修行界中都言天玄门乃天下第一宗门,我也想加入,你可帮忙跟宝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