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506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个人谭纶也了解过,这么多年董大宝做了很多大事,最重要的是办事非常干净利落,不怕得罪人。

虽然董大宝以前是张诚的手下,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跟着海瑞办事。

这一次在西北,董大宝搞出了非常大的动作。这样的人去搞军改是非常非常合适的一个人。

如果不是因为海瑞年纪大了,加上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谭纶都想请海瑞出山了。

除此之外,谭纶还看中意了王用汲。只不过现在王用汲在西北,谭纶很希望把他调回来给自己做副手。等到自己下去之后,就把王用汲提拔上来坐兵部尚书的位置。

但是后来思来想去,谭纶发现还是不合适。倒不是因为王用汲不合适,而是因为他对军中的事并不是很了解,也不适合做兵部尚书,所以谭纶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朱翊钧和谭纶的想法可不一样。锦衣卫的作用,自己早就想过了,那就是宪兵。

再者,自己的确早就想过需要加强对军队的监管,只不过一直没有想好去用什么人来执行这件事。

是再组建一个衙门?还是调遣原来的人事?

现在听到谭纶这么说,自己也愿意顺水推舟,可以直接把锦衣卫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军方的情报机构,另一部分就是军方的宪兵。

这样一来,也算是填补了朝廷的一些控制。

谭纶提出来让锦衣卫去做这些事,朱翊钧心里还觉得正合适。

如此一来的话,可以让锦衣卫在军方立威。想要做宪兵,没有威信可是不行的。

谭纶有些担心的看向了正在沉默(实际是在思考)的皇帝,也不知道自己提出来的那个意见皇帝会不会答应。如果皇帝不答应的话,自己只能想别的办法。

朱翊钧见到谭纶看着自己,笑着摆手说道:“爱卿你不必过于心急,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朕也要和别人商量一下。你还是先把你的计划说出来,回头再商量。”

“是,陛下。”谭纶恭恭敬敬的答应了一声,脸上带着笑容说道:“臣的心思有些急切了。那臣就接着往下说。”

“选定驻军的位置,卫所为募兵,田地变成皇庄。除此之外就是关于军队的整训。”

“臣也看到了火器部队的威力,臣觉得应该全部采用火器部队,这样虽然开销大,但是威慑力十足。”

“另外,如果朝廷负担过重,可以酌情减少军队数量,这样的战力用不了这么多的人数。这样一来的话,说不定朝廷还能削减一些负担,对户部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裁军,

这是谭纶的另一个主要思想。

大明的军队数量其实还可以,没到宋代冗兵的程度。

可是现在北方已经太平了,养兵需要花很多的钱。尤其是改卫所为募兵制后,这就需要更多的钱。

维持现在的军队数量,以朝廷现有的财力来说,恐怕撑不住。

强军计划

详细地了解了谭纶的想法,朱翊钧也不得不感慨,谁说大明这个时候没有能人?

他们全都是能人,只不过因为条件不成熟,心里的想法不说出来罢了。现在条件成熟了,这不就来了吗?

朱翊钧笑着说道:“爱卿说的很好,这件事就按照爱卿说的办。回去之后爱卿先准备一下,好好的写一个章程出来,到时候朕会好好的看一看,朕支持爱卿这么做。”

“臣多谢陛下!”谭纶站起身子,脸上带着笑容,一脸激动的说道:“臣现在就回去准备,弄好了之后再来找陛下。”

朱翊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去吧去吧。”

“臣告退。”谭纶恭恭敬敬的行礼,说完转身就向外大步流星般走了出去。

等到谭纶离开之后,朱翊钧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随后轻轻地笑了笑。

这件事自己可以先放松一下,让谭纶去办。

关于怎么样设置军队之事,朱翊钧心里早就有了盘算。哪怕自己什么都不会,也可以照搬后世的华夏。

自己准备在全国划分几个大的军区,同时在很多地方建立新的屯兵军团。只不过这和原来的卫所制度不一样,这是照搬后世的同垦军团。

同时,还要建立新的兵种。战时军队和地方驻守部队要分开,采用一样的编制、不一样的装备。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装备需要花费的金钱,以及装备定期维护的费用。

军队的数量,在现在的基础上裁撤到百万人左右。当然了,这些人肯定不够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设新军。在这方面,朱翊钧也做好了打算。

除此之外,还有培养军事人才、创建军校,还包括其他的一系列措施。

总之,强军计划已经在朱翊钧的日常当中了。因为朱翊钧的心里明白,接下来才是

大时代。

只不过这要花费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自己能忍得住,也愿意等。只有练好了内功,对外发力的时候才足够有利。

军改之事并没有瞒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