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92节(2 / 3)

加入书签

到的事情,张居正怎么可能想不到?

他的才华又不比他们差,甚至要好很多。只不过在张居正看来,有些事情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局部的贪污而放弃了全国的改革。

世界上的事情就不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只能是取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当初制定考成法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考成法,理由不可谓不正当。可是不能因为他们的反对就不执行。

张居正的考成法其实更像是绩效考核,朱翊钧详细研究过,大部分都需要官员快速完成、按时完成工作;怎么完成没有说,全都一股脑的压在了下边。

这的确是消弭了一些官场人浮于事的风气,可是也让很多官员在考成法的压力下对百姓大加压迫。

“先生怎么不说话了?”朱翊钧笑着问道。

“此事,臣也想过。”张居正说道:“大明吏治的确有很多问题,可是臣整治了这么多年,不敢说海清河晏,但一心一意为国的官员还是大多数。臣相信这些官员忠心为国,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朱翊钧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

按理说,这个问题解决办法不是没有,而且很简单,就是派人去监察。

张居正想不到吗?

他想得到,只是不敢说。

想要下面的人干活,必然就要有点好处。只要把土地清出来,他们拿一点没什么;如果不让拿,清查土地就搞不了。

派人去监察,那就更不可能了。派谁去?

自己人?

很可能沆瀣一气。

派别人去?

肯定不行,太容易搞出事情来了。到时候改革岂不功亏一篑?

所以张居正明知道有问题,这个监察也不能派。

何况一旦派出监察,让下面那些人怎么想?您这是不相信我们吗?

伤了人心不说,也会让人生出逆反的心理。既然你不相信我们,我们还干什么?

朱翊钧眼睛微眯,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先生就去办吧。不知道先生想从何地开始?”

“回陛下,臣想从闽地开始。”张居正躬着身说道。

“为什么要在福建开始?”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回陛下,福建人少地少,高门大户也比较少,清查起来难度较小。万一有了事情,也不至于让朝廷伤筋动骨,影响微弱。所以臣觉得福建正合适。”

朱翊钧静静地看着张居正。

自己不想从福建开始。张居正想要的那些东西,恰恰是自己不想要的。

转头看着张居正,朱翊钧说道:“朕觉得福建不太合适,太远了。如果有了什么事情,通报京城太不及时。不如找一个离京城近一点的地方,先生觉得顺天府怎么样?”

说完,朱翊钧一脸笑容的看着张居正。

造反,革自己的命?

张居正的脸色瞬间就严肃了起来,心中开始疑惑了起来,究竟是谁在后面给陛下出主意、进谗言?

难道这些都是陛下的想法?

不像啊。自己的学生自己了解,陛下就不是这么干事的人。这后面肯定有人在搞事情。难道是高拱?

高拱不是还没有见陛下吗?

张居正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太监张诚。

这个张诚虽然年轻,可是小小年纪就爬到了东厂厂公的位置上,高拱回京也是他一手促成的。要说他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搞出来的,也不让人奇怪。

背后是谁?

自然就是高拱。这两人联合在一起倒是有些麻烦。

张居正眼睛微眯,脸色略微有一些迟疑。

放在顺天府?

这是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方向。顺天府什么地方?

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京畿之地。在这么一个位置上搞土地清查改革,那不是在开玩笑吗?

也不是说不搞,而是不能现在搞。自己要的是一个成功的试点,进而推广到全国去。一旦试点成功,事情就好办的多。

大势已成,到时候京城这些人也没有办法抵抗大势的洪流。滚滚大势之下,他们也只能乖乖地听话。这才符合自己的计划。

可是直接从京城开端,这些人怎么可能同意?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肯定站出来反对。这些勋贵和勋戚,他们的庄田才有多少?

如果真查出来谁家地那么多,就容易出事情。

这些人肯定会非常害怕,他们会反对,大力的反对。加上反对的文官再搞事情,那就更难搞了。

尤其是高拱回京以后,他肯定不会自甘寂寞,这种事情他不会不出手。

张居正迟疑了,还是想把地方放在福建。

“陛下,顺天府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如果骤然在这里清查田地,动静实在是太大了,不合适啊!”

张居正向前走了一步,连忙躬身劝诫道:“一旦出了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