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清如许 第31节(2 / 3)
被吹走。
有梁徽在,好像没有什么可怕的。
晋封的同时,梁徽一并委任祝知宜全权负责组建议事阁,拟制节度使制。
曾经的五品小官职位给了祝知宜许多接触中下层官吏的机会,是以他知道这偌大朝堂到底哪些才是干实事的人,哪些人又刚正不阿、才干出众。
祝知宜大刀阔斧破格提拔了一批寒门庶士,每日告到梁徽那儿的人不计其数。
祝知宜为人古板拘泥,处事倒是石破天惊不拘一格,他任用女官的创举更是深受诟病群情愤起,士大夫官老爷狗急跳墙义愤填膺,痛骂“女身入仕,霍乱朝野,天降祸端。”
梁徽问:“清规怎会忽然启用玉堇姑姑?”
“不好么?玉堇姑姑原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办事干练,处事公允,沉稳持重,掌管尚衣库二十余载从未出过大差错,臣瞧着比朝中好多尸位素餐的朝廷命官能干可靠得多,”祝知宜总是有理的,他不知道每日参他的折子跟雪片似的飞满御书房,就是知道了他也不管,固执己见,“再说臣这段时日确实忙不过来,朝中能用、能信之人不多,这才将三司九库里的人一一筛选。”
“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皇上不会就因姑姑乃女子之身便区别对待吧?”
梁徽看着他的眼说:“不会,你只放心大胆做你的。”那些折子他挡着就好。
祝知宜满意,觉得自己倒是没看错人,若是梁徽因性别、身份而对人加以区分高低,那也不值得他为其鞠躬尽瘁。
祝知宜得寸进尺:“长公主说她在南疆已开设女学,增设女官,等手头上的事定下来,臣想参制引入京中。”
梁徽很喜欢听他说以后,应道:“好。”
议事阁成员首选了四人,都是些背景不高的寒门庶士,祝知宜任给事中时亲自接触共事过,翰林院的隋寅头脑灵活,工部的李仲沉稳,督察院的章禾刚正,门下省的林玄风高观远瞩,可担大局。
一开始举步维艰,丞相和六部摆明了处处不给他们通行,议事阁只能事事亲历亲为另辟蹊径,再与梅怡阁的探子联合,抓了不少京官的秘辛把柄,这些人再怕丞相的淫威也不能不给他们行方便。
梁徽专门辟了个地方给他们办公,明徽阁。
明徽明徽,一片冰心向徽君,就在御书房不远,上传下达十分高效便捷。
大梁到了这一代,看似延续了太平盛世,实则内忧外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百废待兴,守成还是中兴,端看这关键的几十年,是以几人都颇有些雄心壮志,大有宵衣旰食不踏出明徽阁一步。
祝知宜颇有些无奈,劝了几次,但都是些倔骨头,索性他也留下一同熬着。
手上的账目有些棘手,当年江津一案的输运路线也有诸多迷点,祝知宜眉心皱得紧,执笔点了点砚台。
墨已很淡,他“啧”了声,忽然,一只手伸过来倒了些墨进去。
以为是乔一,祝知宜轻声吩咐:“浓一些。”
“是。”
屋子里其余几人惊恐地瞪着眼,梁徽朝他们轻轻摇摇头,亲手磨起墨来,唯有祝知宜浑然不觉,低着头看案牍。
请缨南下
账目缭乱,祝知宜看得仔细投入,直到一杯茶汤放至手边他这才觉得自己已经渴到嗓子像火烧过似的。
他尝了一口,温润淡雅,回甘无穷,祝知宜夸道:“这茶——”
他这才察觉了:“皇上?”
梁徽笑了笑:“这茶如何?”
祝知宜扫了一眼假装埋头苦干的其他人,忽而有些面热,低声道:“这茶很好,皇上什么时候来的?”
梁徽接过他手里的茶,盖上茶碗,看着他说:“未时来的。”
那来了有一会儿子了:“皇上怎么不叫臣。”还被他当宫侍使唤了这么久,祝知宜不好意思。
梁徽似笑非笑凝他:“是清规太认真了。”他来的时候祝知宜正跟章禾头碰着头看地图,侃侃而谈,有说不尽的话,他也不扰人,就在门边默默看了一会儿,等他们说完才走进来。
祝知宜选的人都非池中之物,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且才干出众,看得出来他们都很服祝知宜,甚至可以说……有些依赖祝知宜,寒门戍士,怀才不遇,受惯了冷眼,做惯了冷板凳,被打压久了,突然天降良机,得人青眼,有些惶恐,不适应,难免有些雏鸟情节。
祝知宜是他们的伯乐,且为人正直、耐心、宽和,盛名在外,确实让人信任,给人安全感,梁徽甚至疑神疑鬼在有些人眼中看到让他警惕和危机感的苗头,他希望是自己多心看错。
梁徽含笑为祝知宜折了折宽袖,径直坐在他旁边:“看你的吧,朕看会儿奏折。”
“……”
其余几人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原来帝后私下是这样的。
梁徽说是看奏折,但时不时给他磨墨、添茶、续香,祝知宜犹豫再三,还是凑近他低声道:“皇上,这不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