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4 / 5)

加入书签

教导下,胸襟阔朗,爽利灵活,文采女工都十分出色,颇有名士之风流,对这门亲事极为满意,就等着自己回京后登门提亲。若非秦可卿忽然死了,宁国府大办丧事,史家跟着忙碌不堪,恐怕此时亲事就定下来了。

相比继母生的弟弟,祖母确实非常疼爱自己,因为弟弟相貌平平,自己却生得极美,且英气勃勃。但是,她老人家同样疼爱自己的儿子,她老人家跟自己隔着一辈,不会搀和自己的婚事,而自己也不想用败坏史湘云名声的方法来摆脱这件婚事,如果用了他成什么人了。

卫若兰打完坐,自觉内功又有进益,决定先用第一计试探一二。

贾家的祖坟在金陵,秦可卿出殡,并不是直接入葬,其棺木乃是寄存在铁槛寺,次日送完殡,卫若兰挥别冯紫英等人,径自骑马离开,到了牟尼院,找到卫太太信任的老尼姑静慧。

说是卫太太信任之人,其实不如说是卫若兰生母留下的人脉。

静慧是金陵人士,乃是秀才之女,却所嫁非人。她丈夫飞黄腾达后为了迎娶高官之女,人没回乡就寄给她一封休书。若是这般也还罢了,偏生这厮又怕静慧再嫁,或者在外面胡言乱语诽谤自己,竟然以弃妇丢人现眼该当以死谢罪为名说通了静慧的父母兄嫂,为了维护自家女子的名声,静慧的父母要用绳子勒死她,伪装成自缢的场面。

濒死之际,静慧突然生出无穷的力气,挣脱后往外逃跑,恰逢才八岁的陈氏跟父母哥哥在江南游玩碰见了,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静慧被救后心灰意冷,不嫁得忍受父母兄嫂之恨,再嫁也有可能再遇前夫这样的人,于是她就削发为尼,在距离金陵不近的姑苏蟠香寺出了家。她遭遇世上最悲惨之事,看透了红尘,看破了人心,修行日久,名气渐大,后来听说卫太太嫁人后难产而死,四十岁的她就进了京城住在牟尼院,如今年岁五十有余,凭借高深的佛法成了卫太太最信任的师太。

卫若兰就是求她在祖母和继母跟前说自己命里不该早娶,然后跟卫太太说自己和史湘云八字乃是天作之合,一旦结为夫妻,有了贾家史家相助,卫家的爵位和大半家财就是自己的了云云。卫太太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爵位,说不定会有所动摇。

听了卫若兰的请托,静慧清癯的面庞上浮现一抹惊讶,她原是极慧心灵性的人物,修行数十年来,宽大的缁衣下,透着一种仙风道骨之气。

“自从卫太太有心给你说亲,我就一直留心,怕卫太太在婚事上怠慢你。史大姑娘我见过几回,虽然没了父母,但是她才气出众,性情爽朗,针黹女工无一不精,便是琴棋书画也拿得出手,和各家诰命夫人尤其是南安太妃来往极亲密,说话十分讨喜,你离京前并未流露出不悦之意,怎么不到一年你就改了想法?”因感激先卫太太陈氏的救命之恩,静慧在卫若兰跟前极为和蔼,且从不以贫尼自称,也一直都叫卫若兰是兰哥儿。

卫若兰张了张嘴,不知道怎么说。他该说什么?说史湘云和自己定亲后,会做出许多有失体统的事情?除了已去世的林如海以外,没有人会相信自己的话。

这几个月看了不少关于红楼梦的著作,讨厌史湘云的学者几乎没有,喜爱黛钗者也都挑不出史湘云的短处,足见其形象之可人。卫若兰明白,金陵十二钗都是世间少有的女子,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才气,各有各的辛酸,他清楚史湘云没做过罪大恶极的事情,至少不曾像薛宝钗那样嫁祸黛玉,但是他很介意,非常介意史湘云的所作所为。

虽然说史湘云给宝玉梳头发发生在订婚之前,但如果订婚后和宝玉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帮袭人做宝玉的活计,他肯定不会介意,毕竟他们原本就是从小一处长大的兄妹,男女七岁不同席说的是陌生男女,就如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人所共识的一对。

而且,卫若兰最不喜欢史湘云的品格,貌似天真无邪,实则尖酸刻薄。

史湘云送戒指时只给贾母、王夫人、凤姐和宝玉的丫鬟,邢夫人的丫鬟没有,黛玉和三春的丫鬟没有,足见其世故。卫若兰可不相信她跟黛玉住时紫鹃没伺候过她。但,卫若兰觉得可以接受,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宝玉是荣国府的掌权者和最受宠的人,四个丫鬟是他们的心腹,在荣国府颇有势力,讨好她们,在主子们跟前说些好话,史湘云的日子过得会更好。

但史湘云唯独针对黛玉的心直口快就让卫若兰厌恶了。

她附和凤姐比戏子,心直口快也不算什么毛病,可是人家黛玉没对她生气,她却因宝玉几句劝诫就闹脾气,更甚者直接针对黛玉说她刻薄小性行动爱恼人,这是什么人啊?卫若兰仔仔细细研读了这一段,自始至终都没看到描写黛玉恼她心直口快的情节。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就当是小姑娘吃醋,偏偏是接二连三地针对黛玉。若说她心直口快,可轮到宝钗坐在宝玉床前绣鸳鸯的时候她怎么就知道找个借口把黛玉带走,怎么就突然不心直口快了呢?她说宝钗待她厚道,难道黛玉待她就不厚道?她几次三番地针对黛玉,黛玉每次都心无芥蒂地和她交好,从不曾记恨在心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