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难题(1 / 2)

加入书签

本来按照李晔的想法,新军训练按照末尾淘汰,会淘汰掉一大部分人,现在整个新军都干劲十足,安敬旭对李晔更是崇拜的五体投地。

果然如李晔所说,新军在艰难地完成第一个项目队列之后,后边的进展明显加快,而且他发现,那些看似无用的队列训练,让这些新军感觉明显不同了,以前军队讲究的是气势如虹,呆如木鸡,将队伍训练到如臂使指才好。

但是按照李晔的方法训练之后,士兵不但精神十足,而且服从性和执行力也比之以前强了很多,更难得的是,现在这些士卒明显比安敬旭见过的其他地方的士兵强,他们有思想,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懂得事后反应自己不同的意见。

李晔的这个发明,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也因此发现了不少人才。在训练大纲上就明确写着,军队在平时训练后要多交流,遇到战事,战后休息之前也要及时总结,最主要的是李晔还引入的了思想教育,让军队时常忆苦思甜,以此加深队伍的凝聚力,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李晔却有些为难,他现在缺军队,很缺军队,但是他要保证玉山的正常运转,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征兵,否则农业生产就会收到极大的影响。按照李晔的想法,根据现在的生产力,玉山一共安置流民三万两千人,就算按照三国时期蜀国的十比一征兵,他最多也就招三千人。

本来可以继续接纳流民增加人口,可是现在李晔手上没有更多土地分发了。

为此,李晔还考虑是否将蓝田一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担心引起长安和藩镇的关注,李晔暂时忍住了。

现在最让李晔烦恼的眼前这个人,崔湛!随着不断有流民、山中的隐户走出大山,加入到流民营,流民营已经发展到一万多户,三万多人的规模,李晔手头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可以分配了。今天崔湛又带来了两万流民,看着崔湛一脸请功的样子,李晔现在想拍死他。

现在商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只有土地才能养活这些人,可李晔手里没有那么多土地了,本来逐步接收那些流民和隐户是没问题的,不但对玉山的经营不会出现影响,反而会增加玉山的人口,增强玉山的活力。

现在一下子用来这么多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土地,安置这些人需要粮食、管理,问题是李晔从长安带来的钱花的差不多了,现在是春耕刚过,地里的粮食还是一株株的小苗,你让他如何应对。

人还不能不要,这次推走了,以后再想收留就难了,尤其是李晔正在改革,一旦信誉受损,那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崔县令这是越级上报啊。这种事不是应该上报京兆府吗,什么时候县令能直达天听了。”

“陛下,这些人都是投奔您来的,如果微臣上报京兆府,得到的回复无非是就地安置或者派粮遣送,这些留最终的结果还是流落荒野,只有陛下才能让他们活下去。”崔湛对李晔的暗示、嘲讽一点没放在心上。

“人,朕收下了,你回去做好自己的事,不过朕有一句话告诉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我的底线就是人们,崔湛,下次不要再拿人命试探朕,否则你就是有天大的才华,在朕的眼中也是一具枯骨。”

李晔的话完全出乎崔湛的预料,他知道现在李晔的情况,知道玉山安置不下这些人了,他确实在试探,他想看看李晔有没有魄力手下这些人,更向看看李晔如何养活这些人,其实他已经做好了接盘的准备。

只要李晔一句话,他就会调动粮食和土地将这些人安置了,只是让他意外的是,李晔看穿了他的意图,并且发出严厉的警告,不想待就滚,留下来就踏实,不要拿人命做试探的筹码!

崔湛赶紧跪在地上,他是真的怕了。

“起来吧,朕的话是让你记在心里,不是让你流于表面,回去做好你应该做的事。另外,把你准备的土地和粮食报上来。”李晔知道崔湛肯定留着后手。

“这次微臣一共带来了两万三千五百人,其中十五岁一下的六千七百人,已全部登记造册。另外,微臣将县衙官田和玉山周边置换得田七万三千亩,筹集粮食两万石,一部分随流民一起运抵,剩下部分不日起运。”崔湛赶紧拿出准备好的田地册流民户籍薄,放到李晔案头。

李晔点点头,崔湛还是有能力的,这事办的就很妥帖。李晔对着崔湛挥挥手,示意他可以回去了。

崔湛见李晔没有别的吩咐,起身退出大殿。

“崔大人。”崔湛刚出大殿,就碰到安敬旭。

“安将军。”

“崔大人怎么如此狼狈。”安敬旭看着平时很注重仪表的崔湛,现在浑身湿透了,头发都打绺了。

“没什么,刚刚向陛下上报了流民的事,着急回去处理政务,加之天气燥热。安将军是找陛下有事吧,快去吧,不要让陛下等久了。”说完,崔湛拱手离开了。

“天气热吗?”安敬旭摇摇头,不知道这人是怎么了,不过也没放在心上,他转身让大殿外的宦官进去禀报。

“陛下,第一阶段训练基本上完成了,末将特来交令,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