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千疮百孔(1 / 2)

加入书签

“带来了,就在外边等着呢。”李晔在离开流民营之前,告诉安敬旭,把那个年轻人带回来。

“滚回去先把新兵操练一下,顺便把人叫进来。”

“草民薛康,参加陛下。”

“薛康,看样子你读过书,为何沦落至此?”李晔问道。

“回陛下,草民确实读过几天书,值此动荡之时,读书不如草糠,草民手无缚鸡之力,读再多的书也不能填饱肚子。”

“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草民想从军。”

“可以,去找安敬旭吧。还有,流民营里是不是有很多孤儿?”

“是。不过大家都尽量照顾着,这些孩子也很懂事。”

薛康有些失落,他原本以为李晔会重用自己,没想到李晔对于自己今天的表现只字未提。看李晔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就起身告退。

李晔招这些孩子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现在需要人,需要大量的人,但是自己手里现在就这么两个人,薛康不是不能用,而是还不到时候,就算现在马上启用,那也只有这几个人。

这次征兵事件发生,倒是跟随皇后留守的那些宫娥宦官可以用一下,但出于现代人对宦官这个群体的抵触,唐末宦官专权对朝政的影响,李晔对这个群体还是很难建立起信任。

这次招兵事件后,有一大部分宫娥太监逃跑,现在行宫之中只有十几个宫娥和宦官,加上护送小李裕的,一共不到三十人,李晔让何皇后跟他们说,有家人的,可以接到玉山来住,大家都能分到田地,没有家人的,李晔也会管他们,不至于让他们晚年凄凉。

李晔下午来到何皇后处,看见何皇后正教小李裕写字,小李裕坐的很端正,写的很认真。

“裕儿,累不累?”李晔走进去关切地问道。

“父皇,儿臣不累,儿臣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保护父皇。”

看着小李裕挥舞着小拳头,信誓旦旦的样子,李晔满心欢喜。

“都安抚好了?”李晔转过头,问何皇后。

“臣妾已经让人记录下来了,凡是家人想来玉山的,都已经安排人送钱去接人了。”

“你回来干什么?”杨复恭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宦官,以为李晔那边出现什么变动。

“回老祖宗,皇上在流民营招兵,引发民变,皇上亲自去处理了,还安排人将皇后和太子送到蓝田避难。”

“哦,招兵?”

“是,安敬旭这次借着皇上的信任,将跟去的三千禁军裁汰的只剩下三百人,皇上没办法这才想在流民中招募些人充实禁卫。”

“裁汰掉这么多?”杨复恭嗅到一丝危险。

“那个胡子本来在禁军中就不受待见,这次借着机会,将大部分人都给裁掉了。”

杨复恭虽然开始警觉,但是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第一李晔没钱没粮,养不起那么多兵。第二,就算李晔把流民中的壮丁全部征兆,也就是一万人左右,短时间内也无法对自己构成威胁。

第三,玉山离长安这点距离,就算有什么情况,自己在长安还有几万禁军,新丰还有义子杨守信的玉山营,不现在应该叫新丰营。

“行了,我知道了,你赶紧回去吧,有什么情况,赶紧回来禀报。”杨复恭挥手,让那个小宦官回玉山。

“老祖宗,皇上那没什么动静,孩儿十分挂念老祖宗,您看是不是就让孩儿留在您身边伺候。”

“啪。”杨复恭明白了,这小子是因为玉山动乱,自己跑回来了,他不敢回玉山了,看来玉山真的很危险。

“还敢顶嘴了,赶紧滚回去。”

小宦官委屈地站起来,一步三回头地向着玉山出发。

在刘季述、韦昭度、柳璨等人处,也都上演着相似的场景。

正如李晔预料的一样,他的这个行宫,简直就是千疮百孔,居心不良者,都在他身边安插有眼线,这次民乱,无形当中将其中一部分眼线给剔除了,李晔相信肯定还有眼线在自己身边,只是现在还不是彻查的时候,他需要这些眼线,来向长安那些人传递消息。

自从民变之后,何皇后带着行宫的宫女宦官,开始在玉山行宫种桑养蚕,每日清晨,都能看到何皇后带着一大群宫女采摘桑叶,后来,春耕结束后,很多流民营的夫人们也开始跟着何皇后采桑。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李晔知道关中地区是因为什么衰落,所以他要求流民营多植树木,尤其是桑树等经济作物,以来可以保护水土,二来也是农家增收的一个保障。

何皇后本来就没什么架子,慢慢的,有些流民营的妇人壮着胆子凑过来,何皇后和善地与她们交流,说自己以前没养过蚕,向她们请教养蚕的心得,那些妇人对何皇后知无不言。

很快,整个流民营的妇人都觉得这位皇后,没架子,让人想亲近。甚至有些妇人之间的矛盾,也会找何皇后评理,慢慢的何皇后在流民营中确立很强的权威。

自从民变之后,许多逃走的宦官宫女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