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1章 蓄势待发(2 / 3)

加入书签

个刻板印象,觉得“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所以全境只要有平地,都是高产的水稻区”。

毕竟林邑稻占城稻就是那儿传过来的嘛,发源地还能不擅长种水稻?

但事实上,后世的越南,也只是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九龙江冲积平原几个地方集中巨量产水稻。

大部分漫长贫瘠的、无大河注入的海岸线,哪怕有植被农耕区,也种不了水稻,都是种的相对耐盐碱的经济作物。说白了,就是地理环境多山缺河,所以国土才那么狭长——

历史上法国人19世纪来割殖民地的时候,割成这样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国土宽的地方地皮肥沃,值得深入内陆割占。

而割得窄的地方,就是因为贫瘠多山烂地,所以只割海岸线边一丁点,稍微深入内陆,白送给法国人一开始都不要(当然后来工业发达、过了几十年第二次来扩大殖民时又要了,那是后话,所以才有了老挝)。

一千八百年前的汉人,却能够克服这方面的“刻板印象”,打探到这个程度的敌国地理特征、后勤供给难点,并略加科学分析,已经挺不错了。

赵云听后,捻须嘉许:“汝乃何人?是何出身?现居何职?”

那个鲁肃手下管商船队打探情报的小官答道:“属下步骘,章武元年同宾贡科明算出身,十七岁入仕。中举后被司空府功曹暂代吏部除授,拨到荆州鲁使君帐下,分管部分海船通商,历任至今。”

按照朝廷法度,科举取仕是要吏部统一铨选分配官职的。不过两年多前第一科考试的时候,因为组织准备工作仓促,当时刘备在派李素到襄阳上任时,额外发了一道特旨。

临时授权那一年的南场科举取仕,录取来的候补官员,李素都能直接在他总督的南方各州境内授予官职。

这是一项非常大的人事特权,要不是特殊时期、第一次搞,刘备也不至于如此放权,因为这是很容易导致割据的。也就李素这么受刘备信赖的人,才事急从权偶尔为之。

于是乎,那一年帮忙建议授官的实权,就落到了司空府功曹从事张松、王累等几人手中。因为李素太忙,那些刚考中的候选小官具体怎么分配,李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亲自来拟。

只能是张松组织一个班子讨论,先按照哪些官位有缺、大致把人排进去,然后拿名单给李素看,李素最后拍板微调。

李素懒得微调的那些,就直接按张松等人草拟的意见发下去了。那一波,着实让张松捞到了一大票官场人情——

李素本人心里对这一点当然也是门清,但他就是念在张松在首届南场科举的组织中,帮他做了不少事情,平衡各方利益稳住局面。

张松当时还把得罪人的活儿揽过去了,就像法正为刘备本人做的那些背黑锅的操作一样。所以李素事成之后,要奖励张松,就给他这么一次隐性权力。

还别说,因为章武元年南场科举取上来的官,都是张松分配的职务,后来多年后总算是成为张松仕途上继续往上爬的一个助力。

张松后来也算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勉强爬到了上卿的级别,晚年还得到了荣誉性的三公职务。考虑到这一世的张松并未为刘备李素建立什么定鼎基业的奇功,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仕途很顺利了。

……

这些后话暂且不提,反正这步骘的出仕,也算是机缘巧合,阴差阳错。

就血统和家族而言,步骘和罪将桥蕤手下那个书记员的女儿步练师,还算是远房堂兄妹关系,比步练师年长几岁。

196年袁术覆灭时,步练师才九岁,被李素抓住之后,赏赐给了庞统,算是补偿“小桥宁死都不肯被丑男奴役”这事儿对庞统造成的伤害。

如果没有李素导致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历史上步骘和步练师等族人都该是袁术灭掉后南渡长江移民,才被孙权发掘,步骘还依靠过一部分裙带关系,才少年得官。

现在袁术的桥蕤系地盘都是刘备夺取的,这些人自然流落到了刘备的辖区。

好在步骘学问还行,这一世虽然没机会靠远房堂妹的裙带关系得到大人物的认识,但那年李素开了科举,而且对沦陷区的宾贡科,参考条件还比较宽松,不用太守举荐,也没法围标。

有真本事的人,只要能从同郡士人中间杀出重围,便能有官做,步骘就杀了出来。

来到鲁肃手下后,鲁肃当时正被李素交代,要搞“福船造船业”,先搞商船积累经验、探索南海商路,然后再造福船战船。因为是新拓展的业务,鲁肃手下有些人才缺口,就把分给他的稍微懂点数学和实务的都往这块事务上填。

这种新开辟的工作领域,是最容易让新人的才干显露冒头的。干了一两年,鲁肃发现步骘这人擅长处理夷务,跟蛮夷或者是外国人打交道——

毕竟历史上步骘在孙权手下,也是以抚察山越蛮夷事务著称,做到交州刺史。鲁肃挖掘出他这方面的特性后,最近一年,就让步骘负责了一支商船队。

去交州南部沦陷区甚至林邑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