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宗正少卿刘玄德(1 / 4)
跟卢植聊到这个份上,李素也基本搞明白:刘备的被猜忌,只是被殃及池鱼。
说到底是皇帝病重时因为最近并发性的将领自行其是行为多了,惊弓之鸟无差别猜忌。
要彻底解除心病、进一步赢得更加“心神无贰”的忠义之名,达到“天日昭昭”的程度,靠刘备自己在辽东那一亩三分地上努力是不行的。
哪怕你在辽东什么进取的举动都没有,纯与民休息,这种历史遗留问题的猜忌还是会若即若离存在。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难处所在。
彻底解决的唯一办法,是主动担当责任、甚至以拿出“愿意被换防”的姿态,换个地方为皇帝分忧,并且把皇帝如今最疑心的核心根子问题解决掉!
但李素知道皇甫嵩是大汉忠臣,在天下人心目中也都是大汉忠臣。为了取信于皇帝而对付皇甫嵩的话,就算收获了“忠”,也容易在“义”和“海内人望”方面受到损失。
皇甫嵩可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头号功臣!说是对汉室有再造之功也不为过。
而如今跟皇甫嵩貌合神离、通过在“皇甫嵩不愿意接受微操而我愿意接受微操”这一点上反衬挤兑皇甫嵩的董卓,倒是在天下人心目中被视为豺狼。
所以,就算退一万步,不考虑怼皇甫嵩的害处问题。但只要你一怼皇甫嵩,你岂不就占到了跟董卓暂时同一阵线的位置上?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将来董卓成了国贼,连带着名声会臭掉的呀!
不可以为了讨好皇帝表忠心而对付皇甫嵩,那么剩下的核心选项就只有帮皇帝对付刘焉这一条路了。
确切地说,也不是对付刘焉,而是解除皇帝对刘焉的猜忌,或者说敲打刘焉——刘焉毕竟是汉室宗亲,放刘焉到益州去,多保留一些乱世中忠于汉室终于刘姓天下的力量,这本来就是汉灵帝的本意。
所以,灵帝也不是真的对刘焉猜忌和打压到了想自毁长城彻底撤掉的程度,他只是怀疑张鲁为什么会崛起、为什么会截断汉使。
说不定灵帝心中,此刻更希望的只是有人把刚冒出来的张鲁给灭了,而对刘焉采取“以观后效”的姿态,希望可以杀鸡儆猴让他悔过于无形,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除非是灭了张鲁之后,刘焉依然不知收敛,或者是发现了刘焉另外确有嚣张跋扈为非作歹的反情,那灵帝才有可能更进一步收拾。
……
把这一切想明白之后,李素心中一动,决定跟卢植细细讨论一下刘焉和张鲁崛起的过程、如今的现状,想找找看有没有办法一石三鸟破局。
李素诚恳追问:“卢公,我等初来京师,对西州兵事也多不了解。要想为陛下分忧,必须先问明军情。还请卢公告知:汉中张鲁究竟何时、如何崛起,为何能截断汉使?益州牧刘焉可有其他不轨迹象?皇甫将军与董卓,在陈仓又如何与韩遂相持?”
卢植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脉络,开诚布公答道:“张鲁此贼割据汉中、陛下之所以迁怒刘焉,是因为那张鲁原本只是益州地方鬼道师君,本据也不在汉中,多在绵竹、江油活动,已历三世,也就是广汉、梓潼、汶山三郡。
朝廷得到的关于刘焉对张鲁的最后一条处置消息,是今年上半年传回的,当时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同进兵肃清汉中道。但别部司马张修据说是忽然自行其是,袭杀了朝廷明任的汉中太守苏固。
而后苏固幕僚、门客又为苏固报仇,屡屡偷袭张修,张鲁也趁乱装作为苏固报仇杀张修、称张修杀苏固为乱命。至此,刘焉虽未背负指使张鲁杀害朝廷委派的汉中太守之恶名,却已然形成了‘妄杀之贼张修’与‘太守苏固’同归于尽的事实。
而后张鲁又‘性情大变’,在盘踞汉中稳固后仅仅数月,便开始隔绝使者,杀害朝廷派去查问益州近况的官员。只是朝廷没有证据可证实张鲁得手后的后续恶行是否出于刘焉指使,才没有轻举妄动。”
卢植把这番话说完后,李素心中已经有底了。
各个关节的时间节点、因果逻辑,跟原本的历史略微有差异,但问题不大。
李素是先知先觉之人,他当然知道张鲁就是刘焉放出来,以阻止朝廷撤换他,好长久当土皇帝的挡箭牌。
卢植刚才没说张鲁母亲的问题,那应该是这个关键事实朝廷还不知道——但李素知道。
张鲁的母亲也是跟着张家一起修鬼道的,所以驻颜有术,四五十岁了还对刘焉这种六十出头的老头儿很有吸引力,正史上张鲁的列传明文记载张鲁的母亲经常出入刘焉的私宅,刘焉这显然是把张鲁当养子来利用了。
就跟人qi曹未来收用何宴的母亲后重用何宴一个道理。
而且历史上,刘焉入川之后就飘了也是不争的事实。
191年刘表到任荆州牧之后,就上表朝廷告状,告发刘焉“私造六辇金根车、用天子銮舆仪仗”等种种僭越到形同谋逆的立威乱举。
要知道,刘表191年才揭发刘焉,可不代表刘焉真的是191年才开始飘——那只是因为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