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第215节(1 / 3)

加入书签

刘嘉翻查了许多资料,又回忆了一下这么长时间以来,见到的服装款式,还要怎么样,才能有所突破,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无法接受?

一直以来,刘嘉都在坚持在50的熟悉之上添加50的创新。

熟悉,还能怎么熟悉?

憋在屋里想,想的脑子都像要炸开,刘嘉信步前往卢浮宫散散心,顺便找找灵感,她看到了那尊著名的断臂维纳斯,围在她下半身的布料明明是大理石,却被雕出了布料的质感,轻盈、垂坠,穿在身上有一种慵懒潇洒的味道。

此时的晚礼服不是美式的闪闪发光,就是欧洲的一板一眼。

穿在身上都很板正,很认真很用力的模样,比起这张维纳斯的轻松随性,就显得特别刻意。

刻意,是各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最不想要的身份标签,他们讲究的就是“我,有钱,有显赫家族,我干什么都是对的。”

但又不可能真的穿着背心短裤拖鞋上街,大家在小心翼翼的试探之中,想要表达个性,又不敢彻底的表达个性。

刘嘉决定尝试仿照这些雕塑上的衣褶,为自己做一条礼服裙。

布的织法是经纬交叉,横平竖直,大多数衣服的剪裁方法也是这样,沿着布的经纬线剪裁出的布料做成衣服最稳定,不会出现任何的不可控。

这种直裁法会导致腰部这种收细的位置出现面料堆积,不管怎么处理,都会在视觉上产生截断效果,不能做到刘嘉想要的轻松飘逸。

想要达到飘逸垂坠的感觉,就要采取斜裁法,也就是把平平直直的一块布倾斜45度夹角的裁剪法,那样裁出来的布料,就会产生自然的褶皱,下摆还会自动加宽,非常符合刘嘉想要的“不经意”“自然”。

时尚界普遍认定玛德琳·维奥内特首创了斜裁法,不过刘嘉知道在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楚国墓中,就有一件禅衣的领口采用了这种手法。只不过不是全衣使用,而是领口和袖口的滚边,这种被称为“颇缘”的滚边,使用直裁法,包边会起小皱纹,斜裁法就可以平平整整一路到底,21世纪的衣物上也能看出滚边是用什么样的手法裁出来的。

优点是明显的,确点也是明显的——费布,平常人家享用不起,有小皱不要紧,便宜啊。

既然出席舞会的都是有钱人,刘嘉也不打算替她们省布料了。

不要存心替他们省钱,一切以好看为要。

理论知识十足的刘嘉到真正动手的那一刻,才发现问题。

原来斜裁对布料的要求那么苛刻,以及布料上的花样还挺多。

稍硬一些的布料不适合用来做斜裁,经线与纬线数量偏差严重的也不行。

太轻的不行,太重的也不行……

太小的也不行,她希望能用一块布做出整体效果,而不是拼拼接接,那样就没有意义了。

光是找布料,刘嘉就发动了她所有的面料提供商,最后在意大利人那里找到了一块红色丝绸。

那块丝绸尺寸大到惊人,是普通尺寸布料门幅好几倍,足足有三米那么宽。

正常的纺织机是做不出来的。

“怎么会有这么宽一块布。”刘嘉十分惊讶,这个时候的布料门幅也就90厘米左右,到八十年代出现一米五的面料,那种都会被称为“双门幅”。

供货商告诉她,这块丝绸不是为了做衣服织的,而是想做成旗子,挂在市政厅三层楼高的顶上,再垂下来。

不幸的是,订旗子的人是西西里人,他家有祖传的业务。

尽管他觉得那旗子代表的信仰很符合他的品味,但是扛旗的墨索里尼并不这么觉得,这段时间,西西里与墨索里尼的关系处于崩溃的边缘。

听说这位顾客,已经跑回西西里岛,准备带着家族跟墨索里尼对着干了。

所以,这旗子的面料就这么闲置了。

刘嘉不在乎面料商是不是一块料子卖两次,能织出来,充分说明现在的织机已经有了织巨幅布料的能力,很好,以后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了。

布料到手,下一步是研究应该做什么款式。

最简单的一块布款式就能看出斜剪的效果,但是普通人一眼未必能理解这种手法高级在哪里。

要想让消费群体看明白,快快掏钱,就得炫技,让人一看就“哇哦,牛逼”,而不是要仔细琢磨,还得有人在旁边帮做分析才能明白。

礼服裙上的每一个褶看起来随意,实际上非常讲究,打多了显得混乱,打错了位置显得臃肿,而且参加舞会,就是要动来动去,那些精心设计好的弧度不能因为舞蹈动作而乱了形状。

无论是静还是动,每一个褶,每一个弧度,都必须落在刘嘉要求它必须落在的地方。

普通木制人台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刘嘉的要求,她需要能动的人台,但是现在的人台,也只有四肢能动,腰部是不能动的。

于是身材与刘嘉相仿的几个店员轮番上阵,站在那里给刘嘉当模特,布料在她们身上缠绕包裹好后,她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