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帝后模拟器 第147节(3 / 4)

加入书签

这个船队的规模可以说一下子就大了一倍了,人数也增加了五百人左右。

这一次出海,方沉舟带的东西就多了,皇帝盖了章的文书, 帮助她可以更好地说服一些国家建立海港, 联通海上贸易之路;除此之外,皇帝得知她没在民学上过课, 还特地送了她几本常理课本, 让她带着,说在海上无聊的时候可以用这打发时间;还有宋菱弄出来的那些个土豆红薯玉米等作物的画像;还有几个人, 分别是几个想要探索海外的理官、民学学生和红谛听的语言类人才。

这一次具体的出海时间, 已经是永辰四年的六月中旬了。

而在送走船队之后, 安临也没有闲着,继续派了人带着那些作物的画像往北走,以孟星回为首的谛听带着作物画像穿过北面的草原,继续往上,踏上了极寒的北国。

方沉舟的船队目前是往南边走,再往东面走,如果按照安临熟悉的世界地图来看的话,要到产出红薯土豆的地方要跨越一个太平洋大洋洲呢,当然这个世界的地图跟安临知道的世界地图不一样,安临也不确定中间这个海的距离有多远,是往南走还是往北走更快地接近,所以她索性就两手抓了,反正也不会亏什么。

之后就是一段休养生息和平发展的时间了,无论是北方的草原部族还是奉国都没有轻举妄动,安临也乐得消停一段时间恢复一下国库,毕竟不管是养水军造船还是资助出海,都是要花钱的。

到了十月的时候,鹤县、邑台、岚台三地往北持续了一年多的干旱终于开始好转,连下了四五天的雨。

这些地方的干旱不是持续性地干旱了一年,中间也是曾降过几次雨的,只是在稍微降几次雨后又出现干旱情况,反反复复的,才一直没法正常生产,演变成了一个长期干旱。

这次降雨之后,鹤县邑台岚台三地往北的地方官对土地的含水量进行了观测,之后又断断续续地下了几天雨,地下水含量终于要开始回归合格线,安临也就趁着这个时间让那些地方先种下一批秋小麦,之后呢,也没有急着马上就把人迁移回来,而是在满山堰刚刚收尾的时候,又开了一个修运河的项目。

事实证明,去年的干旱这么严重,还是因为河道太少了!

中部这一片地方,满山往上到泛江上游为止,就没有一条大江,而本来满山这块也没有的,事实证明满山堰开得有多及时。

所以安临打算把泛江再开一个分流运河,通过邑台从巴县入海口入海。运河这种东西嘛,只要开通得起,那当然是越多越好,毕竟属于交通的一部分,用马运粮食运东西,马要吃人也要吃,所以粮草里才有个草,但是用船运粮船又不用吃东西,优势都是这样一点点省下来的。

此外,安临又通过招工修建运河的理由,来吸引外迁的百姓回到这些地方,以及外地人口落户邑台三地,修建运河造水泥路这种工,劳动力大,给的酬劳也多,不怕吸引不到人来。

至于当初那批北上治蝗的鸡鸭大军,在这一年中也早就落户了邑台三地,吃得膘肥体壮开始开枝散叶了,安临给支援这批鸡鸭的百姓重新发放了新的母鸡母鸭作为补偿,顺带着再次在南方实行家禽家畜分配到户的城镇收拢了一批新出栏的家禽家畜的幼崽,把这个政策分配到户继续往其他地方推行,覆盖到了北方。

占城稻在农署种下,开始杂交选育,等到明年,也就是永辰五年的时候,就可以先出第一批占城稻的种子给百姓种植了。

天工部、工部和农署还合作研发了一批新的农具,也是可以在明年推广开来的,至于之前浸出法制油的技术推广开来后,同时也带动了一些酿酒的粮食的产量增加,各地各县至少都有两个官方的蒸馏酒场和让百姓榨油的油场。

到了这种程度,其实就算安临接下来什么都不做,凭着手下这些已经被她培养出主观能动性的臣民,她也已经可以舒舒服服地当完一辈子皇帝,还是那种坐拥繁荣盛世的皇帝,不用担心亡国了。

而且在年关的时候,从西域送回来一批贡礼的曲檀渊等人也给她带来一个大惊喜。

安临在他们送来的贡礼中看到了棉花、辣椒和番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棉花,既然都在贡礼中出现了,传个信过去就能知道棉花是在哪里发现,哪里产的,然后顺顺利利地引入宣国。

这下[吃饱穿暖]这简单的四个字,也就齐全了。

……

“什么,才过去了四年吗?”安临掰着手指数了数,看到宫里再一次张灯结彩的时候才意识到她穿越之后又过了一个年。

王修文不知道陛下惊讶的点在哪里,回想了一下后回答说:“陛下你是第一年春登基的,严格算起来还没到四年整,明年三月的时候才算是四年整。”

安临凝重地点点头,掏出一份奏折熟练地打开模拟器,巡视了一番。

这都四年过去了,很快就要迎来第五年了,小皇帝就是五年亡国的,看来最后这一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啊,不能放松了警惕啊。

嗯!还要更仔细注意才行。

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