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人易老,梦难长10(1 / 2)

加入书签

【老公们久等了!!!我毕业了!!我免费了!感谢大家的等待,鞠躬,全文的细纲已经完成啦,假期我尽量(心虚)保持日更!】

【前情回顾:福王的次子娶妾,万工轿招摇过市,然而轿子在街头意外跌落,在众目睽睽之中,轿子里滚出了一具死去已久的女尸,新娘已不翼而飞。】

“废物!一群废物!”

砰地一声,八仙杯重重砸落在地,溅开一地碎瓷。王府中,福王正暴跳如雷地怒吼。

一夜酷刑拷打,嫌犯被拷死许多,有的龟公为求活命已开始开始胡乱招供,只是前言不搭后语,一听便知是编的,案子还是全无头绪。

福王本来就整夜没合过眼,听到这种结果,当即大发雷霆。

来报的狱卒挨了记窝心脚,连滚带爬跪在堂下,洛阳县令也噤若寒蝉,一众人中,只有奉命来河南巡察的刑部侍郎廖维祺还能说得上话。廖侍郎咳了一声,缓缓道:“王爷息怒,此时不是撒火泄气的时候。”

“息怒!叫本王如何息怒?!”福王举杯又砸,“便是我能咽下这口气,廖侍郎,你又准备怎么对皇上交待?!白灯匪都要骑到了我福王府的脖子上!”

短短一个月内,这是王府里的第二起丧事。

除夕前夜,福王的幼子朱由柏在府中不明不白地暴死。

王府对外发丧的时候,只说世子少年夭折,可是只有少数人知道,世子死前,把府中的一块玉玦吞了下去,他是被那块玉卡在喉咙里,活活噎死的。

那块玉玦来自一对玉佩,上“珩”下“玦”,两个弧形拼合起来,形成一条衔云蟠龙。

前任主人死后,这对玉佩流落在外,福王一眼看中,欲据为己有。只是那时府中高人出面劝阻,说那对玉佩上凝聚着阴邪怨气,于是福王只好将玉佩送入白马寺中,由高僧日夜诵经守护,直到十年后,这对玉佩散尽了阴气,才重见天日,送入福王府中。

果然是难得的宝玉,福王富有天下资财,也不曾见过如此至宝,从质地到雕琢,无不是鬼斧神工。

福王心爱幼子,预备将这对宝玉当作他的加冠礼。可是幼子还没长成,竟然将那枚玉玦塞进了喉咙,生生窒息至死。

婢女发现时,朱由柏整张脸已经噎得发青,嘴唇微张,吐出半截肿胀的舌头,嗬嗬喘着气。隐约还能看见,那半块玉玦卡在他喉咙间,散发着柔美的光泽。

惊恐之极的尖叫声响彻整座王府,福王闻讯赶来时,险些被吓得瘫倒在地。

他的第一反应,自然是那对玉佩上还有怨气徘徊不去,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只是白马寺的住持很快带着一十二名高僧匆匆赶来,对他赌咒发誓,此事虽有蹊跷,但绝非玉佩作祟,定然是有妖邪怨气过路,冲撞了世子,这才酿成惨剧。

福王听了高僧的建议,连夜撤去了灯笼鞭炮,整个除夕,王府里披麻挂孝,法事做了七天七夜。世子被匆匆葬入邙山脚下的王陵,纸钱撒了满山,诵经声半月不绝。

剩下的半块玉珩被高僧封进密室镇住,府中又添了许多守卫,福王才稍稍安下心来。

他以为这场横祸至此结束,没想到,从那时起,变故才刚刚开始。

元宵节上,白灯匪在街头聚众游行,闹市一下子被白灯照得犹如冥间地府。当夜城中就展开了大搜捕,只是不但匪首没抓到,还搞得城中人心惶惶。

又过半月,福王的次子要纳一房新夫人。

幼弟才薨逝,他居然就要纳新妾。福王虽斥他荒唐,但府中刚遭变故,能冲一冲喜也是好事。

没想到,轿子敲锣打鼓地抬到街头,从中竟然滚出了一具裹着白灯旗的尸体,新娘却已不翼而飞。

福王摔了杯子,面色狰狞地踱着步。

半个月里,白灯匪接连犯下这样两起大案,除夕之前世子离奇暴死,多半也是他们所为。

这简直是不加掩饰的挑衅,白灯匪已经公然与朝廷为敌!

除了暴怒之外,他心中还藏着某种恐惧。

虽然被朝廷蔑称为“匪”,只是炁教一向非常低调,只在村镇传教发展信徒,基本没有和官军正面冲突过,和其他几省的反军匪祸相比,实在远远不及。

此刻北方大地已经烽烟四起,辽东完全失控,山西十室九空,河北闹起了大鼠疫。只有河南,因为几座重镇都在朝廷控制中,还能勉强维持昔日繁华的模样。

炁教一直隐忍不发,如果现在也要起兵造反……

福王越想面色越是难看,廖侍郎抬了抬手,劝道:“王爷稍安勿躁,我已紧急修书给陈巡抚,请他从开封调兵过来,与咱们合围剿匪。至于城里的乱党,城门已经彻底封死,他们插了翅膀也飞不出去,到时候必能一个个揪出来。”

福王一腔怒火不知何处发泄,瞧见一个狱卒战战兢兢跪在堂下,当即一脚踹在了他胸口。

“听见没有?还不滚去再审、再搜!给我挨家挨户地搜!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

朝阳升起时,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