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27)(2 / 3)

加入书签

的空白处,邵炼简直想往上写:即将创造出震惊全世界的万物系统解决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掌控下一个时代命脉。

然而,笔悬了许久。

邵炼苦笑的咬着烟,认认真真给沈明洲写道:创新科技大赛省赛一等奖和《ene》刊发论文一篇。

表格枯燥刻板得无趣。

邵炼自娱自乐的畅想沈明洲惊艳世界的未来,却在家庭关系栏次,皱起了眉。

父:沈武昌

母:蒋兰

兄:沈浩

没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信息令他轻松。

如果不是因为沈明洲是未成年,又和他没有亲属关系,他只想将沈明洲直接挂在自己的名下,这辈子都不用和那些沈家人扯上半点关系。

这种表格,沈明洲不填也好。

有些人的信息,提笔写出来都觉得糟心。

美国,全球科技大赛组委会。

各个分赛区选吧出来的代表选手,资料都在近期送达这里。

组委会成员核实项目,登记选手信息。

突然,有人扬声笑道:这次中国派了沈明洲参赛!

谁是沈明洲?

好像是邵炼的学生,写了一篇太阳能转换技术的论文,刊发在了《ene》上。那人审视手上的资料,他果然只是高中生啊。

全球科技大赛面向青少年,沈明洲的履历出现在这儿,代表他还未高中毕业。

一篇论文让这个名字拼音拥有了知名度,而且还跟久违的邵炼挂钩,确实惹人多看几眼。

照片上陌生的东方少年脸庞,实现冷静的直视镜头。

成员们多多少少听说那篇太阳能论文的高度,仅次于当初邵炼给科研界的震撼。

因为,太阳能专家们,据说埋头在实验室里,忙碌了不知道多久都做不出来。

专家做不出来,说明是假的吧。隔壁桌的成员,抬头起来,再有前瞻性的理论,万一未来被证伪,那不是大笑话吗?

邵炼的理论,可从没被证伪过。

听到这话,不少人哈哈大笑,沈明洲可不是邵炼。诺奖获得者约瑟夫带了这么多届博士,也没见过超越或者等同于约瑟夫实力的学生啊?

是这个道理。

无论参赛选手导师头衔多么辉煌,大赛只以学生项目评审。

太阳能的理论技术再完美,在组委会看来,也只是具有未来开拓性见解,并不值得一个

沈明洲参赛的项目,不是太阳能转换技术?!

审阅资料的人诧异惊呼,所有人视线都聚了过来。

是《基于转换率6012太阳能技术的三维透视建模搜救型无人机》!

沈明洲的项目是无人机。

中国代表团另外一名选手欧阳博艺的项目才是太阳能。

诚然,欧阳作为第二作者,在论文上也举足轻重。

但是向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评判成果的组委会成员们震惊了。

难道太阳能是这个小姑娘的技术?

不对啊,沈明洲为什么能用太阳能无人机参赛?!很明显,成员们更关心另一件事,难道他已经实现了论文里提到的理论了吗?

不可能

这个想法太恐怖,审阅资料的人连连摇头,凝视表格,仔细查看沈明洲的无人机技术。

然而,越看越窒息。

转换率6012以上的太阳能技术。

可穿透墙体的远红外功能。

轻型航空材料内外加固。

独创系统响应三维建模并行程热成像。

什么可能不可能。

看资料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他这是在专家们解决不了的太阳能基础上,又造了一台军用无人机?!

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鸿沟天堑,用一本砖头厚的著作都写不完。

多少令人称奇的科技,在推广到民众面前,已经是军备使用过许多年,快要淘汰的技术。

耗资巨大、群策群力的研发,跟普通研究单打独斗截然不同。

实用性就能吊打无数民用理论十几年。

沈明洲搞个疑似军用无人机,瞬间让人联想到失联十年忽然出现的邵炼。

邵炼的技术?沈明洲的技术?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有收到消息的能源行业研究者,都拿起电话,拨给了全球科技大赛。

评审团还有空缺吗?没有?那嘉宾请柬给我一份。

上次行程排满了,我们重新看了看,老师在比赛期间有空,可以担任评委。人够了?那你们这次公开展示会场几号举办?老师会来现场。

一时之间,请柬紧俏。

不少相熟的人都会互相试探圈内同行。

最近的科技大赛又要举办了啊,你有没有认识的学生在带团队?

有,好多人问过我了,你们就那么好奇沈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