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节(4 / 6)

加入书签

思中,商毅为什么会要自己放弃青州呢?

在阿巴泰第一天进攻受挫之后,第二天并没有再采用第一次的强攻,而是改用明朝的降军做炮灰,一方面消耗商家军的兵力,另一方面也是适应这种远距离的指挥作战。

就这样又经过了两天的进攻之后,虽然清军损失了近四千兵力,但基本都是明朝的降军,清军自身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而阿巴泰也渐渐掌握了这种自己看不见的远距离指挥作战的路子,因此在第三天才正式对商家军的城外阵地发动了进攻。同时还在北城也发动牵制性的进攻,使商家军不得不分兵驻守。

由于有了前几次的经验之后,这一次清军的进攻十分顺利,各兵种和各梯队之间的配合、衔接都非常到位,进攻也异常的猛烈。尽管商家军的抵抗也十分顽强,但也经不住清军不停歇的进攻,而且双方的兵力也悬殊太大,因此经过了一天的激烈战斗之中,商家军在南城城外的阵地终于还是被清军突破了。周少桓也只得下令,放弃城外的阵地,退回到城里驻守。这一战商家军战死了近千人,而清军的损失,有二千五百余人。

而在次日,北城城外的阵地也被放弃,商家军全部都退入城中。

攻占了城外的阵地之后,阿巴泰毫不停留,继续向青州发动进攻,并且又从临朐县把另外八门红夷火炮也调来,集中火力,对城头猛轰,掩护着清军向城头发动进攻。

在失去了城外的阵地之后,虽然还有城墙可守,但和城外的阵地相比,火炮在城墙上只能够排成一排展开,无法形成远近叠加火力,而清军却可以集中火炮,来进攻城墙的某一段,因此虽然商家军在火炮数量上尽优,但也打得十分被动。清军的火力集中,往往能够在局部占到不少优势。

同时经过了几天的战斗之后,清军的步兵和火炮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熟练,一但火炮打开缺口,就立刻集中兵力,向缺口猛攻,幸好商家军的抵抗同样也十分顽强,城墙被炸开之后,就用步枪、手榴弹甚致是白刃战,牢牢守住了城墙,没有给清军丝毫的得手机会。但却造成自身伤亡的大量增加。

双方又经过了一天的激战之后,清军虽然又付出了近三千人阵亡的代价,没有攻进青州城,但却成功的将青州城的城墙打开了四五处豁口。而商家军同样也阵亡了千余士兵。

这一战打到现在,清军的损失在一万二千左右,但有相当一部份是明朝的降军,汉军和随役、包衣也占了不少,真正命满八旗兵只有两千多人。商家军的损失,也接近三千人,而且基本都是精锐士兵,同时弹药火器的消耗量也超过了七成,周少桓估计,如果这样的强度再打下去,炮弹、子弹到是还能坚持两场战斗,而手榴弹和霹雳火箭,最多只够再打一场仗用了。

这样的结果也和周少桓在战前所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时他才完全清楚,自己离名将还有相当的距离。而现在穆陵关的援军也被清军阻挡,无法赶来支援,那么青州城还守不守得住,说实话连周少桓自己心里都没有底了。

而就在当天晚上,周少桓接到商毅的命令,才知道商毅己经率领援军,到达了山东,同时也命他立刻放弃青州,向莱州方向撤退。自己会在莱州西北部的潍县率军接应他。并且告诫周少桓,一定要组织好人马撤退的秩序,由其是要携带好重型武器,不可慌乱逃跑,把撤退变成溃败。

周少桓本来还打算坚守青州的,但接到了商毅的命令之后,他也改变了主意,立刻开始做撤军的准备。

战争中最难做的就是撤退,由其是像这种还没有到完全守不住的时候,继续在城里坚守着,士兵还能攒足一口气,而一但下令撤退,心气一松,弄不好就会是兵败如山倒。这一点也是商毅平时对周少桓他们几人重点强调的地方。撤退也就是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秩序,什么时候开始撤退,那支人马先撤,那支人马后撤,各支撤退的人马走什么样的路线,在那里汇合,都是需要精心考虑和设计,第二就是掩护的问题,掩护的兵力预留多少,在那里设置掩护阵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之后,掩护部队如何撤退等等,如果这些问是解决得不好,一场撤退也就很容易失败。

现在青州城里还有约七千商家军的士兵,其中一团还有二千六百多人,因此周少桓也决定,由一团来付责断后,而二团、十五团还有新团率先从青州撤退,在巨洋水边设立阻击阵地,等待着一团从青州撤离出来和他们汇合。周少桓留在青州城里,跟着一团一起撤退,而第一批撤退的人马,由二团的团长滕胤玉率领。

而在武器方面,所有的手榴弹和霹雳火箭全都留下来,打算就在青州全部用完,在火炮中,中型火炮由撤退人马先带走,重型火炮中只留下八门三寸六分口径青铜炮,其余的也先带走,布置在巨洋水边的阻击阵地上。而青州城里的百姓早在开战之前,就己经撤离了大半,留在城里的百姓,都是不愿走的,因此也不用管他们。

一切都布置好了之后,就在当天五更时份,天色还没有亮,第一批撤退的人马就悄悄出城,向东行去。而周少桓和带领着一团的士兵出城,带着剩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