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0节(2 / 4)

加入书签

的决战。

可左双深知敌强我弱,不给敌军正面交锋的机会,高川郡内多山多林地的环境让他有了广阔的周旋空间,西境军四处乱窜,时而在东,时而在西,让川贞联军的主动出击屡屡扑空。

金卓一部虽然在兵力和战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却是被西境军牵着鼻子走,形势反而处于被动当中。金卓自己也明白,这样东奔西跑的追击敌人,己方的将士会越来越疲惫,战力也会越来越弱,如何能抓住风军的主力,金卓可是颇费一番头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金卓想到以重金悬赏,只要有风国百姓肯提供风军的下落,只要消息准确,赏金万两。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风国前来报信的百姓还真不少,只是报虚假消息者众,报真实消息者寡,对于这些海量的情报,让川贞联军更是晕头转向,好象整个高川郡遍地都有风军似的。

金卓已无良策,只好进军攻占梨山城,并令全军驻扎下来,毕竟梨山城曾是川贞联军的后勤据点,在找不到风军踪迹的情况下,先攻占梨山城也使他不至于毫无建树。

梨山城本来囤积有川贞两军大量的物资和粮草,而现在,里面已是空空如也,就连风国百姓都跑光了,和座死城没什么区别。

在金卓率军进入梨山城的第二天,从大营运送过来的粮草便遭受到小股风军的偷袭,一队的粮车,被烧毁和掠夺了大半,听闻此事,金卓勃然大怒,派出部将安宫,率领两万川军前去追杀那支小股的风军。

哪知以安宫为首的两万川军正中西境军的圈套,被五万余众的西境军团团包围,形势岌岌可危,安宫的偏将拼死杀出重围,逃回梨山城向金卓报信。事关两万弟兄的生死,金卓没敢耽搁,当即率主力大军,出城去解安宫之围。

可是他们前脚刚走,西境军的主力又在梨山城的附近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城内。而金卓率领大军赶到安宫被困之地时,包围安宫的五万西境军已跑的无影踪,来不及细细去追查敌军跑去了哪里,金卓又急匆匆的往回赶。

川贞联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梨山城,还是扑了一个空,刚刚攻占梨山城的风军主力又跑了,不过川贞联军留在城内的物资却被洗劫一空,留守的兵将也多半被杀。

金卓征战一生,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还从未碰到过如此狡猾的对手。风军的神出鬼没,让他颇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二十万的精锐川贞联军,对战斗力并不强的十多万西境军竟毫无办法,完全被对方死死牵制在高川郡内。

此时,左双在军事上灵活多变的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在高川郡的战斗中,使左双这个名字被川贞联军所熟记,也让左双彻底奠定了在风国的军事地位。

金卓一部在高川郡作战不利,而桓军也未能进入到风国境内。

桓军在途经莫国的时候,被三水军截住。三水军的兵力还不足十万,而桓军的兵力却有四十万众,按理说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桓军完全可以轻取对手,但双方展开交战之后,四十万的桓军在战场上占不到任何的优势,只能战至和三水军势均力敌的程度。

正当双方的战斗处于半胶着半对峙的状态时,莫国突然又横插一脚。

毫无预兆,莫国的虎贲军突然参战,由桓军的后方展开进攻。三水军就够让桓军难以招架的了,现在再加上虎贲军的偷袭,桓军哪里还能支撑得住?被二军杀的大败,虽然死伤并不大,但四十的大军被打散了。

突然出兵偷袭桓军之后,莫国这才对此做出解释,称莫军之所以进攻桓军,并非是要援助风国,也并非是要与伐风联盟的诸国为敌,而是因为桓军在途经莫国领土的时候,曾有掠夺和杀害过无辜的莫国百姓,同时还列举出了一些证据。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莫国硬是说桓军杀了百姓,抢了财物,桓军也解释不清楚了。

莫国一改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直接参战,一是因为唐寅派出的使节上官元武已到镇江,并且见到了莫王邵方,将目前的战局详细讲述给邵方,请他支援风国。其二,便是贞军曾屠杀莫国百姓并将其尸体制造瘟疫的事情已在莫国广泛流传开来,使得莫人对贞军恨之入骨,连带着,把川军也一并恨了进去。莫国援风的声音越来越高,尤其是军方将领们,皆认为贞军在莫国的所做所为对莫国而言是奇耻大辱,若不能讨回公道,莫国今后还有何脸面存于列国之内?

邵方本就是主张参战的,只不过是朝中大臣们反对,现在他得到军中将领和全国百姓的支持,再无顾虑,正好上官元武又来求救,邵方便顺水推舟,令虎贲军协助风军,进攻身处于莫境的桓军。

四十万的桓军就这样成为贞军的替罪羔羊,做了莫国泄愤的对象,在三水军和虎贲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全军溃散,一败涂地。

在此战中,梁启可算见识到虎贲军的厉害,十万骑兵,发起进攻时,真好象排山倒海一般,不用交战,仅仅是十万骑一起向前冲锋的声势,就足可以威慑住任何一个对手。

桓军还未到风国,便被三水军和虎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